从上海到香港
李厚襄,宁波人。笔名候湘、水西村、司徒容、江风、高剑声等,为华语流行音乐重量级曲作者,中国早期流行音乐主将。
李厚襄未接受过正统音乐教育,但幼年起即表现出过人的音乐天赋。20世纪30年代起,他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熟悉了流行歌曲创作、发行业务后,在各大电影公司写电影配乐和插曲。李厚襄的成名作要数《天津夜曲》。此歌词曲皆由其一人包办,歌者为郎毓秀。郎父为著名摄影师郎静山。1944年,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影)推出歌舞片《鸾凤和鸣》,片中含十首插曲,其中周璇演唱的《真善美》一曲的曲作者即李厚襄。1949年前,他的作品在风格多样性上以及旋律动听程度上比陈歌辛、黎锦光、姚敏略有不及,但是李厚襄南下香港后,成为香港电影界作曲、配乐、指挥一条龙的大家,和姚敏、王福龄、綦湘棠以及日本的服部良一组成一支豪华的作曲队伍,成就20世纪50年代港片的幕后传奇。
20世纪40年代末,周璇、姚莉、白光等上海影星曾经到香港拍片,把海派流行音乐带到了香港。此前香港茶楼酒肆流行粤剧清唱,经海派流行歌曲冲击,粤剧衰落。50年代起,香港音乐人在海派基础上推陈出新,粤语歌曲于是流行,很快风靡,流风所及,甚至到东南亚一带。这个阶段的李厚襄,出任香港美亚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60年代,美亚发行了60种12英寸唱片和30种7英寸唱片,市场效果良佳,在粤语歌大时代里可谓威风八面。李厚襄的创作大体上可以分为上海时期及香港时期。

李厚襄作品的黑胶唱片
上海时期的歌曲,光是唱红的就有200多首。李厚襄最重要的合作者数周璇,《妹相思》《望星儿》《恨事多》《忆良人》《陋巷之春》等数十首周璇的红歌都是李厚襄负责谱曲,旧上海另一个歌星白虹则唱红了《郎是春日风》《白头吟》等近20首歌曲;龚秋霞唱过的有《丁香树下》等;陈娟娟唱过《不知名的花》等;姚莉唱过《幽情曲》《秋雨送相思》等;白光唱过《有情无情》《秋夜》等;吴莺音唱过《听我细诉》《何日再相逢》等。香港时期,李厚襄最出名的歌曲是粤语小调《榴莲飘香》,梅艳芳1982年参加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凭借此曲一举夺魁。在香港,李厚襄的创作在数量上不及上海时期,但如下曲子依旧难掩经典光芒,如刘韵演唱的《采红菱》《摘月亮》《十七八的姑娘》《桃花开在春风里》,崔萍演唱的《十扇长窗九扇开》《一年四季有花开》等。李厚襄在香港,另一块工作是为电影担任音乐设计和作曲,从1949年第一部《荡妇心》起,累计为80余部影片担任幕后制作。值得一提的是,李厚襄的夫人秦燕(艺名呢喃)为香港著名音乐教育家,汪明荃、刘嘉玲、刘德华都是她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