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渐入佳境

劫后余生,渐入佳境

周广仁真正迎来黄金时代是在1978年,这一年,她在天津、上海、厦门、福州密集地登台演出,像是要把失去的20年抢回来。9月,她在北京推出“储望华钢琴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作曲家首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1980年,周广仁受美国埃德加·斯诺基金会的邀请赴密苏里大学音乐学院讲学,成为“中国钢琴大使”,并一口气在美国29所大学、32个城市举办了44场独奏会,除了西方经典曲目,另有郭志鸿《新疆舞曲》、王建中《绣金匾》、陈培勋《卖杂货》、汪立三《兰花花》、黎英海《夕阳箫鼓》和她自己创作的《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中国作品。它们受到大力推广,并得到美籍匈牙利裔钢琴巨匠莉莉·克劳斯的赞誉。不过厄运也随后而至,1982年5月14日的一场演奏会前,周广仁在搬运一台大型三角钢琴时,右手的无名指被砸断,中指和小指粉碎性骨折。为她动手术的李延妮大夫说,医院对这类事故的常规处理法是三个指头统统切除,但当她得知伤者是钢琴家时,冒着感染和坏死的风险把周广仁断了的无名指做了修复,但该指比原来短了一个关节,断掉的一截手指的指尖分别安在中指和小指上。一年后,周广仁竟奇迹般地在北大举行了演奏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涌现“琴童热”。周广仁感知到这个社会需求,于是在1983年创办了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自任校长。学校由北京星海乐器公司和北京二中联办,公司提供20架钢琴,二中提供10间琴房,周广仁召集一批资深老师利用周末授课。为了上课,她甚至学会了驾驶轻便摩托车。星海的第一批琴童里就有逄勃、居觐这样的苗子。后来的“星海杯”比赛更是成为中国琴童登堂入室的最佳平台,郎朗、王羽佳、王笑寒、李晨音、缪宁博、王洵、迟雅林、逄勃、李斯倩、胡博、金文彬、许晨馨、孙嘉言、王淳、黄南淞等均是得益于“星海杯”比赛走向职业生涯的。1988年,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还借中央音乐学院小演奏厅举办过一场“梁雷钢琴小曲音乐会”,由12位5—10岁的琴童演奏学校里具有作曲天赋的琴童梁雷的37首小品,梁雷现在是蜚声海外的中国作曲家。1993年,周广仁又创办了青岛乐友钢琴学校。

中年时代的周广仁

改革开放后,周广仁在国际上得到的认可主要体现在出任各大钢琴赛事的评委,其中最重要者数美国的范·克莱本和英国的利兹国际钢琴比赛。1994年,她又策划主持了首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不过对于学琴与人生的关系,读者诸君无妨听听周广仁的忠告与感慨——

培养孩子学一门艺术类的东西,对他的一生是有好处的,他会通过音乐得到很多乐趣和精神上的温暖。现在有一个误区,好像我们总想通过学一样东西而得到些什么。我们从小学钢琴,就是为了懂音乐、会弹琴,学音乐不要功利,不是为了得第一名,也不是为了得什么奖。原来为了激发大家学音乐的兴趣,我会举办一些比赛,但是现在我对这些比赛不那么热心了,因为随着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关注程度的提高,功利的倾向性也越来越强,现在变成了一种“买卖”,感觉一定要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这是不健康的现象。不要把获奖看得太重,是否得奖并不重要,更多的是享受音乐和艺术,感知音乐的美,为追求美而学习

……

一个人的一生不是自己策划的,一半是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另一半是历史把你推到那个位置,我的运气算好的,实事求是地讲,我不是天才,我只能承认我是学习努力的好学生……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只能发挥一定的历史作用,只要在各自的历史岗位上尽心竭力,就算是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过渡阶段的人物,最应当发挥的作用是承前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