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地放在首位
1961年,肯尼迪入主白宫,就职仪式上,被盛赞为“美国的文化使者”的斯义桂荣任首席演唱。1966年,斯义桂与FRANAC公司签约,在美国灌制出版了第一张10英寸黑胶唱片,并且接连两年获得巴黎国家唱片学会奖。20世纪70年代,斯义桂的歌唱艺术进入鼎盛期,成为欧洲重要音乐节的常客,并在克利夫兰音乐学院担任声乐系教授,在罗切斯特大学伊斯特曼音乐学院担任声乐系主任,还曾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担任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领唱者,和指挥大师卡拉扬有过合作(见《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斯义桂”条目,倪瑞林撰)。卡拉扬在回忆录里写道:“在我印象中,来自亚洲的世界级的歌手只有一个,他的名字叫斯义桂。”
斯义桂(右)与肯尼迪总统
1978年6月,斯义桂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访问北京,受宋庆龄接见。1979年3月中美建交,斯义桂再度作为美国政府文化代表团B组组长访问北京。时隔4个月,斯义桂第三次回到祖国,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为期5个月的讲学,引起国内学习美声唱法的热潮。他给国内的声乐领域带来两份礼物:一份是他积累40多年的艺术实践精华,“质地放在首位,演唱时声音的美、表情的美、语言的美应综合为和谐、统一的整体,响而不放纵,轻而不畏缩,高音不冲不滑,低音不压不垮”。另一份就是他从美国带来的几十年的藏品,含声乐书籍、唱片、录音带等整整18箱。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当今签约艺术家、中国卓越男低音沈洋在《他是海洋,我们是浪花》一文提道:“考入‘上音’后,我成了图书馆常客,由于我是低声部,许多歌曲需要从谱子上移调,一直很麻烦,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外国版乐谱有现成移低之后的版本,而这些乐谱封面右下侧大多有个印章——斯义桂先生捐赠——原来它们都来自1979年斯先生传奇般的访问。令人惊奇的是,它们绝非为捐赠而专门购买,而是他自己的收藏品,他留下的笔记、注解及翻译一概附着。”
1979年12月,斯义桂终于回到奉化,对家乡菜记忆犹新的斯义桂一进门就叫:“臭冬瓜、苋菜股有没有?”当家人回答“有”时,他郑重嘱咐:“吃饭时,别的菜可以不要,这两个菜不要漏掉。”面对父老乡亲,斯义桂流露出浓浓的乡情:“我不是实业家,经济有限,这方面对祖国、对家乡无大贡献,感到惭愧!但我在音乐方面还有一点能力,要为祖国培养音乐人才尽我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