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综述

录音综述

李名强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评委副主席卡巴列夫斯基手中领奖

20世纪60年代,李名强就开始在中国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目前在国内二手黑胶唱片市场还能见到他演奏的肖邦《即兴曲》和哈恰图良《托卡塔》,但未收入中唱公司近年推出的《珍藏李名强》4CD专辑里,而目前环球公司发行的7CD套装《李名强的钢琴艺术,1958—1982年间录音》可谓迄今所见最齐全的李名强录音集,但仍然未收齐,比如香港东方唱片公司发行的曹鹏指挥上海乐团协奏的1980年版《黄河》就未收入。此套装内所收的《黄河》是1972年陈燮阳指挥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团协奏的录音,与1971年问世的殷承宗、李德伦、中央乐团的首录版本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在演出的风格把握上,李名强亦避开了一味锋芒毕露的革命性路子,在细节上呈现更多意趣。彼时的上海,除了李名强,尚有尤大淳、许斐平可以在《黄河》上与他一争高下,也见出南派钢琴家的整体厚度。

中唱公司4CD装和环球公司7CD装曲目略有出入,前者所含之贝多芬第八、第十四奏鸣曲,肖邦第二奏鸣曲等属于独占文献,这些都是1961—1963年间在中国唱片上海公司录制的,而后者所含之贝多芬《第三十一号钢琴奏鸣曲》、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肖邦《第一叙事曲》、舒伯特《第十五号钢琴奏鸣曲》及勃拉姆斯的一组小品,也是首度面世。从他这一代国内生活的钢琴家存世的录音来看,李名强无疑在数量、质量及国际关注度上均属第一位。他们身处特殊年月,一切受政治制约,中国艺术家的录音意识集体欠缺,迄今难说有真正的录音工业与唱片文化。而他演奏最显著的特色是音色掌控,他的音量不算浑厚,但音色透彻清凉,有中国钢琴家里少见的雅趣,辅之以他对作品的结构把握,其演奏无不呈现严谨和生动的辉映。

李名强20世纪60年代录制的肖邦《即兴曲》

李名强的录音里,数量最可观的是贝多芬。奏鸣曲里,以第三十一号(录音时间20世纪80年代)质量最高。录音音效的进步令此曲细节绽放见微知著,慢板乐章尽管速度稍快,但整体气象格局不凡。对于贝多芬的《第三协奏曲》,李名强留下两件录音:一是1958年,埃德加·科斯马指挥罗马尼亚电影交响乐团伴奏(李名强在埃奈斯库比赛得奖后在当地所录);一是1959年,东德指挥家邦加茨率德累斯顿爱乐乐团访华演出时与李名强的合作。两件录音,均可闻见其演奏里举重若轻的沉着及快刀斩乱麻的利落,可以说他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就显露出处理大作品的能力。1982年,李名强重返罗马尼亚,与约希夫·孔塔指挥的罗马尼亚广播电视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贝多芬的《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以分量吃重的首乐章而论,他在气势惊人的能量传送中,兼顾了乐句架构的内在呼吸,轻重缓急拿捏,有登高远望的气魄。此前一年,李名强还与埃米尔·西蒙指挥的摩尔多瓦爱乐乐团合作留下一版莫扎特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录音,虽未见完全传达莫扎特晚期作品内的告别心境,但毕竟是中国钢琴家首度与欧洲乐团合作奉献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头戏,其在中国钢琴史上之文献意义足以傲人。

李名强演奏的李斯特b小调奏鸣曲(录音时间20世纪80年代),在大规模的动荡激越之中,保持住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姿态,且音色上始终如一的璀璨灵动,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肖邦,目前已有1960年华沙比赛录音发行,笔者尚未有缘得闻,但环球版所收的前五首波兰舞曲足以显露华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四的实力。这组曲目也是尽显舒曼之谓肖邦“花丛中的大炮”本色的一部分:李名强的强奏和细微处的交织相当抢眼——其实上海钢琴家里,另有顾圣婴专擅传递肖邦敏感高洁的一面,何况还有傅聪。可惜造化弄人,未见李名强进一步留下大规模的肖邦录音。

李名强1980年版《黄河》黑胶

李名强1982年版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的罗马尼亚录音唱片

环球公司的套装里,另有部分中国作品,都是1984年中唱公司的录音,计有贺绿汀钢琴曲五首(含《牧童短笛》等)、丁善德《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和三首《序曲》、王建忠《云南民歌五首》。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共有两件录音收录在该CD中,一件是李名强于1962年2月22日的录音,但音效所限,还是1984年重录版的比较出彩。这也是中国钢琴家演奏这首百年珍品的最高成就,其基于出众的技术而玉成的水墨写意般的听觉造型,实在难以复制,不妨就让这一个赞美留存于本文文末。尽管人无完人,但每当笔者听到李名强的《牧童短笛》,一幅仅属于宁波乡间的江南意境图便在眼前渐渐清晰。

环球公司发行的《李名强的钢琴艺术》7CD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