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青白瓷》简介
《景德镇青白瓷》这本书是由.陈雨前,刘永红,蔡锐著创作的,《景德镇青白瓷》共有109章节
1
总前言 景学风来满眼春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 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庆典上洋溢...
2
总序
“景德镇学”文库即将付梓,主编陈雨前教授希望我能为这套书写一点文字。我上次为其著作写序是在2004年,是应邀为他主编的“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写了序。在该...
3
前言
《景德镇青白瓷》一书,是我的博士论文《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第三版之作,第一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2006年12月首次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10月由世界图书出...
4
目录
目 录 总前言 景学风来满眼春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 第一节 青白瓷的概念与特征 一、青白瓷的概念 二、青白瓷的釉色特征 第二节 青白瓷的...
5
第一章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农业、商业以及手工业均有重大发展。伴随着经济的繁荣,制瓷业迅速发展起来,我国制瓷业进入了繁盛期,南北方各地瓷窑大量兴起,名窑辈出...
6
第一节 青白瓷的概念与特征
...
7
一、青白瓷的概念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烧制的一种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显白,白中闪青,故名(图1-3)。“青白瓷”的称谓在宋元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但在宋代没有...
8
二、青白瓷的釉色特征
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生产的主要瓷器品种之一,它较集中地代表了宋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水平。其成熟期的典型特征为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显白,白中闪青,积釉处显青...
9
第二节 青白瓷的起源与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
...
10
一、关于青白瓷起源的几种说法
1.多地始烧 传统观点认为,青白瓷起源于景德镇窑,始烧期为宋代,并且以景德镇窑青白瓷为代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系。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考古调查...
11
二、唐代景德镇陶瓷
唐代,瓷器生产繁荣,各地瓷窑纷纷崛起,数量较隋代明显增多,遍及大江南北。从瓷窑的分布区域与数量看,隋代以前瓷窑作坊仅分布于浙江、河南等地,总计二十余处,而唐代瓷...
12
三、五代景德镇制瓷业的成就与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兴起
五代十国割据分裂,北方战事频繁,南方战争较少,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在江南地区,一些割据政权为稳固统治,采取保境息民的政策,使得战祸较少,尤其在南唐统治时期,江南地...
13
第三节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生产状况
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政治局面相对稳定,赋税较之晚唐五代有所减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宋代人口因此急剧增加,并向城市聚集,北...
14
一、北宋初期
此时国家初定,经济复苏。“饶州府浮梁县西兴乡景德镇,水土宜陶。镇设自宋景德中,因名。置监镇,奉御董造,饶州窑自此始。”[77](图1-107)景德镇窑成功烧制了...
15
二、北宋中后期
经宋初休养生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加上对外贸易的扩张,这一时期国家财力充裕,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些都直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景德镇窑得到了长足发展,达到了发...
16
三、南宋时期
宋室南迁后,偏安一隅,领土狭小,但开支庞大,南宋政府为了创收,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巧立名目,榨取民众。如《陶记》所载:“宪之头子,泉之率分,统制之供给,经总之移用...
17
第四节 宋代青白瓷的材质与制瓷技术
瓷器自东汉发明,几百年以来,在工匠们的不懈努力下,制瓷技术稳步提升,瓷窑的结构、原料的处理、瓷坯的成型技术、装烧工艺以及各种装饰技法都不断得以提高和改进。入宋后...
18
一、胎釉原料
1.两宋青白瓷的制胎原料 与五代青瓷、白瓷一样,瓷石也是制作宋代青白瓷的原料(图1-114),景德镇地区蕴藏丰富的瓷石资源,如南港、三宝蓬等地。不同产地的瓷石化...
19
二、成型工艺
瓷器按成型方法可分为圆器、琢器两大类。圆器指碗、盘类器物,能一次拉坯成型,成型方法主要用辘轳车拉坯成型法;琢器指方形和多边形等形状不规则的器物。琢器中的圆形部分...
20
三、窑炉
“瓷器之成,窑火是赖”[127](图1-150),“造坯彩画,始条理也;入窑火候,终条理也”[128],故朱琰在《陶说》中云:“火候得失,开窑而知。”[129]...
21
四、窑具
窑具是瓷器坯件在窑炉内烧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辅助工具,有匣钵、匣钵盖、火照、间隔具、垫钵和支圈等。北宋早期使用匣钵烧造瓷器,北宋中晚期开始使用覆烧工具。 1.匣钵及...
22
五、装烧工艺
装烧方式对产品的质量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在宋代的不同阶段,青白瓷的装烧方式有过变化,总共有三种:北宋早期,采用匣钵仰烧法;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出现了多级垫钵覆烧法...
23
第二章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历史分期和各时期面貌及其特征
...
24
第一节 景德镇得名由来与青白瓷烧造关系
...
25
一、青白瓷与“景德镇”
“景德镇”这座城市的名称和历史沿革几经变化,春秋战国时,景德镇地属古番,春秋时为楚东境。《史记》载:楚昭王十二年(公元前504年)吴伐楚取番,吴灭入越,越灭入楚...
26
二、景德镇得名的文献考察
1.设“景德”镇与“景德”年间窑业的关系,文献屡见记载: 《景德镇市志》称,“景德镇之名始于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事载《宋会要辑稿》:‘江东东路饶州浮梁...
27
第二节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历史分期和各个时期的面貌与特征
景德镇青白瓷的烧造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始烧期为北宋初期,成熟期为北宋中后期,南宋时期仍大量烧制,直到元代末期仍有生产并逐渐衰落,历经大约四百年时间(图2-10)...
28
一、北宋早期(公元960—1022年)
北宋初期,景德镇窑青白瓷与五代器物在种类、器型、胎釉等方面都较为相似。此时的青白瓷还属于草创时期,带有草创时期的鲜明特征:胎质较粗,常见旋坯纹,器物装烧工艺主要...
29
二、北宋中、后期(公元1022—1127年)
景德镇窑的制瓷技术发展到此阶段,已趋于成熟,掌握了强还原烧成技术,釉面呈现出纯正的青白色,光泽度好,釉质如玉,瓷胎细腻、洁白、致密,器物薄腻规整,装饰丰富多彩,...
30
三、南宋早、中期(公元1127—1224年)
南宋时期,景德镇陶瓷销量整体下降,瓷器的质量不如以前,胎质已不如以前细腻,但胎体一般仍很薄。总的来说,南宋早期的青白瓷具有北宋中、晚期青白瓷的特征,该时期是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