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坑窑(湘湖进坑村)
进坑是一处制瓷原料产地,而且是景德镇最好的瓷泥产地,同时,进坑也是一处古窑遗址。进坑窑(图3-63)位于浮梁县湘湖镇进坑村,距离景德镇市中心10千米远。进坑村深藏于山坳之中,山林环抱,柴薪丰富,加之制瓷原料优质,地理位置近河,便于运输,故五代、宋代时窑火兴旺,窑址很多,甚至还建有一些副业场所,为来此开窑的人服务,比如油炸坞,是专为大家供应食物的地方,除了油炸坞,还有专门储存粮食的“小粮仓”。
图3-63 进坑窑窑址
该窑于2014年6月被发现,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经初步调查发现,在进坑村桥头组百业坞找到了一个瓷石矿洞,根据洞口的构造和散落的瓷石判断其为五代矿洞,该矿洞为目前景德镇唯一一个五代矿洞遗址,这是世界上最为完整和原生态的最早矿洞,填补和完善了五代制瓷业体系,它的发现对景德镇的陶瓷历史和瓷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进坑村是瓷石产地,因此,粉碎瓷石的水碓遗址非常丰富,目前在该地区发现有16座水碓,水碓沿着山谷溪流的走向分布,而且保存完好。
这里不仅有目前最古老的矿脉遗迹,也有丰富的古窑址遗迹,分布的比较密集。目前探明在该矿洞周围500米范围内分布着两处五代窑址、三处北宋青白瓷窑址,即油炸坞窑址、国山下龙窑遗址、仓坞龙窑遗址等,另外还有一座北宋龙窑。值得注意的是,进坑窑的窑业堆积,碎片的品质很好,表明宋代窑址产品品质高,能代表北宋中期、后期景德镇窑业的水平,其中,国山下窑址比较典型,年代是北宋的中期到晚期,该窑产品品质非常高,有比较典型的青白瓷的碗、碟等日用器皿,这些产品和北宋考古鼻祖吕大临墓的随葬品——青白瓷类似,品相在伯仲之间。也就是说,进坑窑的青白瓷产品,是比较高档的产品,它的消费阶层为北宋的士大夫阶层,并且广受欢迎(图3-64)。
进坑窑尚未发现宋代以后的窑址,生产时间不长,可能与附近柴薪耗尽相关,故工匠另寻他处,重辟窑场。
图3-64 宋青白瓷摩羯纹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