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其他用途

五、其他用途

宋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不断增长,审美品位不断提高,故除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实用器皿外,用于生活享受或者精神追求的产品也大量生产。这些日常生活器具成为宋人生活方式的间接写照。

①瓷枕

与睡觉有关的生活用具,除床榻之外,莫过于枕。《说文解字》曰:“枕,卧所荐首者。”瓷枕起源于隋,流行于唐、宋、金、元各代,主要用作夏令寝具,坚质清凉,有爽神益睛之效用。宋人张耒《谢黄师是惠碧瓷枕》诗云:“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当时,瓷枕是夏季祛暑的理想用具。瓷枕除了作为寝具之外,同时还用于趋吉辟邪,或者用于医疗按脉以及墓室随葬等。

宋代瓷枕的制作明显增多,数量上以磁州窑为最。景德镇窑烧制的青白瓷枕既能复制全国名窑之佳作,自身又能不断创新。景德镇窑生产的瓷枕主要作为生活必需品,为了迎合使用者不同的社会地位、实用需求和审美取向,枕上装饰题材多样,有戏曲故事及其他喜闻乐见的场景。造型丰富,有动物造型,如象枕、狮枕(图4-114)、虎枕及其他瑞兽祥禽;有人物造型,如孩儿枕、仕女枕、卧女枕;有几何造型,如长方、八方、椭圆、鸡心、云头、银锭形、如意形等。无论何种造型,枕体都圆润光滑、曲线柔和、弧度优美,使人“安枕无忧”。

图4-114 宋青白瓷双狮纹枕

图4-115 宋青白釉孩儿枕 湖田博物馆藏

瓷枕以多样手段来表现当时的社会习俗,是景德镇窑的一大特色。兽形枕在宋代迅速发展,龙、狮、虎等动物枕造型栩栩如生,龇牙怒目,神态威猛,人们认为这类枕有避邪镇妖的作用,表明古人对自然界的崇拜。人物造型中的儿童形象最为常见,当时,人们喜以儿童形象来驱邪祈福,营造祥和氛围。宋代青白釉孩儿枕(图4-115),全器为一童子侧卧榻上,圆乎乎的身躯,胖胖的圆脸,童子作熟睡状,双腿交叠蜷曲,神态天真可爱,惟妙惟肖。这类题材迎合了老百姓多子多福的心理诉求,民情风俗跃然枕上。

②瓷盒

盒子为我国唐宋时期流行的用具,宋代较唐代更甚。宋代瓷盒产量大,尤其在南宋时期,瓷盒大为盛行,景德镇窑出现了专门从事瓷盒生产的作坊。

宋代瓷盒(图4-116)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用途广泛,主要有以下几种:用于妇女化妆。无论是贵族妇女、丫鬟侍女,还是乡间村姑,都喜好化妆,化妆之风盛行,盛装化妆品的瓷盒大量出现,细致分来有粉盒(盛敷脸用的粉)、黛盒(盛画眉用的黛)、朱盒(盛抹唇用的朱红)、油盒(盛梳洗用的油)、镜盒(放镜子用)、花盒(盛装妇女头花)等。除此之外,瓷盒还有其他用途,如用于盛装香料的香盒,用于盛装药物的药盒等。另外,宋代盛行厚嫁之风,品类繁多的瓷盒也是妇女的陪嫁品。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在宋代的景德镇发现有14家专烧瓷盒的作坊,他们的特征、大小相同,底部印有其姓氏的如“吴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等作坊标记加以区分,可见制盒业的兴隆。

图4-116 宋青白瓷捏花子母盒 湖田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白瓷盒制作精细,品种繁多,其中有一款堆花盒子,盒内堆塑有小子盒,通常大盒之中带三个小盒,这种瓷盒也称“子母盒”(图4-117)。小盒有的作圆钵状,有的作花朵状,小盒四周有人物、花枝穿插其间,构思智巧,技艺娴熟。可将粉、黛、朱分放在大盒中的三个小盒之内,用起来方便卫生。青白瓷盒作坊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当时人们对瓷盒的大量需求。

图4-117 宋青白釉粉盒残器 湖田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