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青白瓷的鉴定与科技测试、真伪对比[95]

第四节 元代青白瓷的鉴定与科技测试、真伪对比 [95]

元代青白瓷的胎釉特征与宋代有所不同,从宋、元时期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瓷胎的化学组成(表5-12)来看,宋代青白瓷SiO2的含量在73%~75%之间,Al2O3的含量在17%~19%之间,这与祁门瓷石的成分特点相一致,说明宋代的瓷胎是仅由瓷石这一元配方作为原料烧制的。而元代的瓷胎中SiO2的含量降到70%左右,Al2O3的含量则全部增加到20%以上,最高达到23.08%,说明二者的制胎原料是不同的,前文中已经阐述过,即使是接近地表上层风化程度较深的瓷石其含量也只有18%~19%,元代青白瓷应与元青花、元枢府瓷一样,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同时,由于高岭土中Al2O3含量基本在30%以上,如果加入过多则瓷胎中的Al2O3含量将远远超过20%,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高岭土的加入量应该不会太大。

表5-12 景德镇 湖田窑青白瓷胎的化学组成[96](%)

从表中可以看出,元代青白瓷胎中的Fe2O3含量在1.75%~3.53%之间,而宋代Fe2O3的含量最高仅达到1.45%。Fe2O3作为一种着色氧化物会影响瓷胎的白度,因此元代的瓷胎没有宋代的洁白。元代景德镇青白瓷胎骨厚重,透光度稍弱;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洁白细腻,透光度较高。

表5-13 景德镇 湖田窑青白瓷釉的化学组成[97](%)

在表5-13中,湖田窑宋、元两代的青白瓷釉中均含有较多的CaO,说明宋、元的青白瓷釉都以钙作为熔剂,即钙釉。但宋代青白瓷中的CaO含量均超过了11.7%,元代的青白瓷釉中的CaO含量则在6%~11.27%之间,较之宋代要低得多;同时,元代青白瓷的Na2O含量在1.63%以上,K2O的含量在2.60%以上,较之宋代有了较大的提高,说明在元代青白瓷釉中钠已经和钙一起共同起熔剂作用了,此时可称之为钙碱釉,这是由于在釉的配方中减少了釉灰的用量,提高了釉石的含量。

宋代湖田窑的青白瓷釉由于其CaO含量较高,是一种透明玻璃釉,它的色调偏青是铁离子的着色效应造成的。元代青白瓷釉中由于钾、钠含量更高,同时降低了氧化钙的含量,使得釉的黏度提高,不易流淌,烧成后釉面失透,釉色变得乳浊,较之宋代更显青色,但远不如宋代影青瓷的玉质感强烈(图5-90)。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釉料中的铁含量较宋代而言有所提高,因而釉色较宋代略呈青色;元早期的青白瓷有宋代光致茂美的风姿,元中后期的釉层稍有变厚,釉色逐渐变得乳浊。

景德镇元代青白瓷在青白瓷鉴赏及收藏中,往往不及宋代青白瓷那样受关注,但元代青白瓷的烧造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釉下青花的绘画,还是釉上五彩、粉彩的装饰,都是建立在元代青白瓷烧造的基础之上的。在元代前、中期,景德镇烧出来的青白瓷产品在外貌及风格上皆与宋代青白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对于鉴别宋、元青白瓷增加了难度,但通过对胎釉的科技测试和传世品的仔细比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

图5-90 青白瓷三足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