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审美与景德镇青白瓷的再度兴起

三、现代人的审美与景德镇青白瓷的再度兴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历过战后重建的困难时期,大部分人近乎过着刀耕火种的农耕生活,人们节衣缩食,物质缺乏。故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长久的困顿生活后,人们对于西方丰富的物质文明几乎全盘接收,如饥似渴地享受着机械文明带来的富足与便利,而嫌弃农耕时代的手工文化。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慢慢厌倦了雷同的快餐文化,也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感到压抑与焦虑,开始缅怀之前的农耕时代,想念手工制品的那份朴实与自然,于是将目光重新转回,手工制品在此环境中慢慢复苏。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的大宗产品,它的自然朴实和雅致清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慢悠悠的农耕生活,于是在工业文明达到极致的今天,青白瓷在沉寂了几个世纪后又迎来了新生。

1.返璞归真的审美趋向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带给了人们富足的物质生活,日常所需几乎唾手可得。取之虽容易,却千篇一律,大家住一样的方格子建筑,穿类似的服饰,除却那份雷同的尴尬,人们更在意审美个性的泯灭。人们用久了格式化的工业制品后,开始缅怀自然、渴望田园牧歌般的诗意生活,借此表达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此外,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难免有焦虑感,故也需要某个物件来抚慰心灵、缓解心理压力,寻到一丝平淡和从容(图6-17)。

图6-17 刘远长的生肖作品《龙》

图6-18 现代青白瓷茶具

青白瓷是宋代文人的宠爱之物,其物性透着雅致与文气,有一种超然、平淡之美,这种品性使人的生活、心理状态变得宁静和谐,给现代生活带来一股舒缓、优雅的人文气息。因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青白瓷有了它存在的价值,它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让浮躁的心理有了寄托之所。从事青白瓷创作的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这种需求,他们皆在追求属于自己的艺术符号,借此表达其有别于他人的艺术主张,从而创作出许多个性化的作品。这类作品迎合了消费者追求个性化的审美需求,青白瓷的淡雅色泽也让现代人的焦虑情绪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因此,这类具有高度艺术性与个性表达的艺术品注重的是艺术表现语言与所承载的精神的统一,既追求表现形式的趣味,也注重心灵与情感的抒发,符合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青白瓷的回归有助于提高现代人的生活品质,丰富了人们的心理体验与精神追求,把现代人带回到了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情境中,满足了普罗大众返璞归真的审美情怀(图6-18)。

2.文人情怀的复兴

当今社会,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快,物质文化极度丰富,所用所需几乎唾手可得。另外,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人们享受着快餐式生活所带来的便利,由于易得,旧时的那种惜物精神慢慢涣散,近乎难觅踪迹。与此同时,过去手工时代的那种细工慢活逐渐变成了一种稀有,甚至一度遭受嫌弃而被束之高阁。但是近些年来,在长期享用多彩的工业文明后,人们逐渐对其滋生腻烦情绪,开始缅怀农耕时代的那种自然与素朴,开始怀念手工时代慢悠悠的诗意生活(图6-19)。

宋代青白瓷是手工时代的杰出作品,它温润如玉,色泽淡雅,是极简美学的代表。它与自然有一种默契的统一,能够使人得到一种田园诗般的感受。宋代青白瓷完全是手工制作,器坯用辘轳车拉成,转动着的泥团随着双手的运作,手工拉成的器坯形状参差不齐,坯体厚度也厚薄不一,有种自然天成的意趣;宋代青白瓷是宋代文人平和优雅、诗意生活的表达。现代人注重精神追求后,当他们需要慢下来品读生活,要追求宋代文人般的闲情雅致时,曾备受冷落的手工文化慢慢复苏,具有文人气质的宋代青白瓷成为时人追慕的目标,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毕竟宋代青白瓷是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历史积淀,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审美取向体现了弃浮华而归真朴,不尚繁复而独超物表的内蕴,透露出精致而又恬淡婉约的生活方式(图6-20)。

图6-19 现代仿古青白瓷香熏

图6-20 现代青白瓷仿宋代茶餐具

经历过千年风雨的景德镇青白瓷由兴盛到衰落,再到现代的复兴繁荣。它的新发展和演变绝非偶然,而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渴望,是现代人的一种情感和精神的寄托。

【注释】

[1]图片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2]江建新:《元代至明初景德镇地区制瓷技术及其源流考察》,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2期。

[3]图片摘自故宫博物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