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烧制工艺
2025年09月26日
一、烧制工艺
民国时期,受国外工业浪潮的影响,我国的制瓷技术也出现了一些变革,之前用手工操作的技术很大程度上用机械替代了。烧瓷的窑炉也出现了煤窑,使用煤烧窑节省了松柴,降低了成本。
民国时期施釉采用的主要方法为喷釉、蘸釉、荡釉、浇釉等,按坯体的不同大小和形状,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民国时期使用最多的是吹釉法和蘸釉法。
1.吹釉法
大型的圆器与琢器采用吹釉法,明清时期时是在竹筒口上蒙以绢纱,蘸釉而吹,后来又改成用铁皮圆筒来吹。民国时期已采用喷雾器吹釉,用此法吹釉,厚薄最易均匀。喷雾器施釉是利用压缩机制造气压,通过喷雾器使釉浆呈雾化状态,黏附于坯体表面。吹釉时,一般将坯胎置于拉坯车的转盘上,一边转动转盘一边吹釉,使釉层均匀。
2.蘸釉法
蘸釉又称“浸釉”,民国时期,此法运用较多,除了大型器体用吹釉法外,小坯件也均用此法。其方法是将器坯浸入釉浆中,使其外表全部过釉,再行取出。碗、盘、碟、杯之类的圆器多用此法。
民国时期已从西方引进陶瓷生产技术,瓷器工艺实行了机械化,瓷石改用机械压碎,拣去杂质后用球磨机磨细,然后再进入陈腐、练泥工序。成型技术出现了注浆成型:采用机制石膏粉制成模子,用注浆机注浆成型。另外,民国之前采用手动辘轳,手动辘轳利用手转动辘轳来拉坯,此辘轳车不能以一人制大型的瓷器。而民国时期的辘轳车已实现半机械化了,即采用动力,用足转动转盘进行拉坯,此称之为“机械辘轳”,制大尺寸器坯时一人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