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窑口[57]
浙江省境内发现的青白瓷窑址至少达30处。窑址多分布在江河附近以及沿海地区,尤以浙南地区最为突出。具体分布为:
浙南:泰顺玉塔发现7处青白瓷窑址,泰顺百丈和文成亦有发现。乐清瑶岙窑、苍南县昌禅乡的大星垟窑及苍南县藻溪镇的小星垟窑,苍南藻溪镇盛陶源美内窑址亦生产青白瓷。
浙西:窑址主要集中在江山港支流哒河溪两岸,有13处。龙头山和坝头窑址已经发掘,另外有碗窑乡前坞窑、圆山头窑等。此外,金华华南乡沐尘塘窑是一处烧制青瓷兼烧青白瓷的窑址。
浙北:窑址主要分布于临安市中部的凌口乡和绍鲁乡境内,有13处。浙北目前只有临安地区发现有青白瓷窑址,主要为南宋至元代时期。
1.江山前坞窑
江山前坞窑的主要产品有9大类,绝大部分都能在景德镇窑产品中(窑址或墓葬中)找到类似的造型及纹饰,具有相同的时代特征。相同或特别相似的就有4种,瓶、灯盏、盒(图4-51)、香炉等占了近1/2。前坞窑青白瓷产品与景德镇窑存在亲缘性,应是受景德镇产品影响而生产的。
图4-51 前坞窑粉盒
在学习景德镇窑产品的同时,前坞窑也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其中一类不见于景德镇窑的青白瓷方瓶(图4-52)。这类方瓶在江山一带的宋墓中也有出土,如江山礼贤乡后亭山村宋墓出土的一件“周家公夫”青白瓷方瓶(现藏江山市博物馆),碗窑村附近的宋墓出土的2件青白瓷方瓶。此外,江山窑执壶的造型也与景德镇窑的有别。其为小口,直颈,颈部较短,斜肩,扁圆腹,大平底,高仅10厘米左右。而景德镇湖田窑的青白瓷执壶,以喇叭口和侈口壶为例,一般都是颈比较细长,流也较长,腹较瘦高,整体高度都在十几至二十几厘米之间,与前坞窑执壶的区别非常明显。
图4-52 前坞窑方瓶
江山前坞窑的装烧方法据标本所见,青白瓷瓶、执壶、八卦炉多采用桶形匣钵仰烧,粉盒、小盖罐等小件器物采用圆底匣钵多件仰烧。前坞窑还发现有喇叭形垫具,景德镇窑未见有喇叭形垫具。1984年调查采集到的一件瓷器与匣钵烧结标本证实,它是组合装烧时用作隔离之垫具。其方法是在匣钵内先仰放一只青瓷芒口碗,然后将喇叭形垫具仰放在碗上,其盘边正搭在碗口上,两器之间悬空相隔约1厘米,再仰放一只黑釉盏或青白瓷碗,其圈足正好套在盘中之圆孔内,使盏腹与盘腹间隔一定的距离,有的甚至最后再覆盖一只碗,其碗口亦正好搁在盘边上。在碗窑村其他一些窑里亦发现有采用喇叭形垫具隔离组合装烧法,这很可能是碗窑在当时为提高装烧数量和质量,组合装烧不同质地的瓷种而独创的一种新型装烧方法。
从窑址调查情况来看,在江山曾发现唐代青瓷窑址4处,碗窑乡有宋元时期窑址11处,其中8处是青瓷窑址,另外3处是以青白瓷为主,同时烧青瓷、黑瓷。青白瓷的种类除了碗、盘等基本生活用品外,有香炉、鸟食罐、瓶、壶、器盖、灯盏等。
总之,从同类产品的造型比较及装烧方法等方面来看,前坞窑是在生产青瓷的技术上,受到景德镇产品的影响而生产青白瓷的,并同时也拥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新型装烧方法。
2.泰顺玉塔窑
197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泰顺玉塔窑址进行了调查与发掘,发现7处青白瓷窑址,并重点发掘了1号和2号窑。下面从窑具及窑炉技术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玉塔窑窑形均为长条形龙窑,产品采用覆烧的方法,器物往往口沿露胎,形成“芒口”,那种深钵状阶梯形覆烧窑具在各窑堆积中都有大量发现。垫具多为圆形束腰状,少量呈圆柱形,垫具上面直接放置多级形覆烧窑具。而景德镇湖田窑宋中期出现了“垫钵覆烧”的工艺,其中一种窑具就是内壁分作数级的上大下小的瓷质的盘状或钵状物,玉塔窑深钵状多级窑具与此相似,装烧方法也相同。
从产品来看,玉塔窑青白瓷主要是碗、盘、盏、罐、器盖、壶、瓶等。其中Ⅰ、Ⅱ、Ⅲ式碗及盘内壁饰有卷草或篦状划纹,这些纹饰既与此地的3处青瓷窑址产品的划纹类似,也与福建三明中村回瑶宋元青白瓷窑址的产品相似,尤其是与珠山2号窑的Ⅰ、Ⅲ、Ⅶ式碗内壁刻划的卷条、篦纹相似。
总结
浙江地区的青白瓷窑址总体上具有以下特点:
1.窑址遗存中青白瓷与其他釉色品种不同程度的共存。从已发现的青白瓷窑址来看,除了泰顺玉塔的7处窑址有4处专烧青白瓷外,其余的窑址几乎都同时烧造青瓷或黑瓷或者二者皆有。如泰顺玉塔有3处青白瓷窑同时烧造少量的黑釉瓷盏,苍南地区的青白瓷窑址也是青瓷、青白瓷、黑瓷等共存。临安天目窑为青白瓷和黑釉瓷同窑合烧。据不完全统计,青白瓷约占总标本数的70%,黑釉瓷约占30%。江山碗窑乡圆山头瓷窑址及龙头山瓷窑址是青瓷、青白瓷和黑瓷合烧。金华华南乡则是青瓷兼烧青白瓷。
2.其烧造年代多集中在宋代,延续至元的只有临安天目窑和江山碗窑乡的圆山头和龙头山窑。
3.青白瓷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以碗、盘、罐、壶等生活用品为大宗,碗是各窑的主要产品,像泰顺玉塔窑光碗的造型就分了七式,苍南小星垟窑的碗分三式,乐清瑶岙窑的碗也分七式。个别窑如泰顺玉塔窑、江山前坞窑、临安天目窑等窑址的生产品种较多,主要有瓶、鸟食罐、香炉等。
4.窑址遗存面积比较小,遗存堆积不够丰富(图4-53)。除了浙西的江山和浙北的临安,窑址都集中分布在浙南沿海地带,调查发现其规模远比景德镇要小,温州苍南大星垟窑散布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堆积层厚1.5~2米。其余的青白瓷窑址多为几百平方米,窑址破坏也都很严重。从规模上来看,它们是无法与景德镇窑相比的,就连邻近的福建青白瓷遗存规模都比浙江的大得多,如福建三明中村窑范围约为3平方千米,邵武青云窑遗存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泉州东门窑堆积面积为25000平方米等。
综上所述,浙江地区的青白瓷生产应该是在自身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学习中心窑区景德镇的青白瓷技术而烧成的,在学习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特点在产品或窑炉结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
图4-53 浙江境内窑址分布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