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塘里窑(银坑坞系)[9]
图3-29 青白釉刻划器盖 银坑坞窑
图3-30 宋青白釉唇口碗 银坑坞窑
道塘里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竟成镇小港嘴村委东南山林场道塘里五显庙前东北面的山坡上(图3-29),这里为一山间小盆地,北有南河汇入昌江,东有山间急溪流入南河,沿溪有一条外出通道,北、南、西为柴薪充足的丘陵山地。窑址于20世纪8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由景德镇市文物工作者发现,当年有数处窑业堆积,并在地表散见碗、盘、碟、酒台等瓷器标本及匣钵、垫饼等窑具标本,堆积十分丰富,最深处可达8米,面积共4000余平方米(图3-30)。近年来,由于基建的需要,窑址堆积被破坏得很厉害,加上附近村民捡拾瓷器标本,散落地表的各种器物已难觅其踪。景德镇环城高速公路南环段计划途经该窑址东部,为了配合南环段高速公路的基本建设,2006年2—6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配合下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布10米×10米的探方8个,探方方向为北偏西5°,揭示龙窑遗迹1座、作坊遗迹2间(现已被回填,并在其上建了养猪场),出土了一批青釉、酱釉、青白釉瓷器和窑具标本,青白釉瓷器和匣钵窑具占出土物的绝大部分,其中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达数百件(图3-31)。现将该窑址的青白瓷发掘情况整理如下:
青白釉瓷的器型多样,有执壶、碗、盘、碟、水盂、盏、酒台、杯、器盖、佛像等,其中酒台的类型和数量较多。
1.执壶
标本1,敛口,平沿,广肩,十六瓣瓜棱腹,平底内凹,肩一侧塑一圆管状短流,对称处置一扁平圆环状执柄,柄上端塑圆管状系,口沿外一周饰缠枝卷草纹,肩腹部一侧珍珠地纹上模印两朵对称牡丹纹,另一侧钱纹地内模印“刘百祥记”铭文款,灰白胎,内外满施青白釉,唯底足露胎,釉泛黄色,口径3.3厘米,底径3.8厘米,高9厘米。
2.碗
数量较多,有圈足、浅圈足,圆唇、厚唇口,花口、圆口,素面和装饰的区别(图3-32)。内满釉,外壁至底施青白釉。按口唇的不同,碗可分为2型。
图3-31 宋青白釉花口盘 银坑坞窑
图3-32 银坑坞碗底残片
图3-33 宋青白釉斗笠碗
A型 尖圆唇,唇沿外撇。A型分为2式。
Ⅰ式:撇口,斜弧腹壁外坦,内底心有一圆凸,圈足较浅。外底足留有一圆形垫烧痕,白胎较细腻,口径11.7厘米,足径3.5厘米(图3-33)。
Ⅱ式:圈足较Ⅰ式高直,腹较Ⅰ式深,腹壁上部较直,内底宽平。宋青白釉葵口碗的口沿有六道小缺花口,外腹壁与之对应处内凹,腹壁与内底相交处有一圈旋削纹,白胎,圈足,青白釉泛黄色,内外壁有土沁。碗口径12.5厘米,足径6厘米,高6.5厘米(图3-34)。
B型 厚唇,直口或口微敛。B型分为2式。
Ⅰ式:圈足较浅,曲弧腹壁外坦。标本1,唇沿较窄,内底外沿有一道凹弦纹,白胎,青白釉。碗口径16.8厘米,足径6.6厘米,高5.8厘米。
Ⅱ式:腹较Ⅰ式深,圈足较Ⅰ式高直,内底宽平,腹壁上部较直。标本2,厚唇较窄。白胎,青白釉泛灰色。口径15.6厘米,足径7.2厘米,高7.2厘米。标本3,唇沿较厚。白胎,青白釉釉面开细冰裂纹。口沿内壁粘有窑渣,外腹壁留有窑斑。碗口径17.6厘米,足径7.2厘米,高7.6厘米。
3.盏
圈足。依据口沿的不同,盏可分为3型。
A型 唇口,斜弧腹壁,圈足浅矮。北宋青白釉唇口碟(图3-35),内底较宽,外沿有一道凹弦纹,圈足足墙方正,灰白胎,内满外壁及底施青白泛灰色釉。
B型 尖圆唇,弧腹壁,矮圈足,内满釉,外壁至底足施釉。宋青白釉刻花盏(图3-36),微敛口,口沿微残,内底心有一圆凸,内底较窄,内壁刻划折扇纹,灰白胎,青白釉泛白色,器内落有土沁和窑渣。盏口径12.5厘米,底径3.5厘米,高5厘米。
图3-34 宋青白釉葵口碗 银坑坞窑
图3-35 北宋青白釉唇口碟
图3-36 宋青白釉刻花盏 银坑坞窑
C型 花口,唇沿外撇,外腹壁内凹处与口沿花口对应,内底较宽,内满釉,外壁不及底足施青白釉。标本1,六瓣花口,腹壁与口沿对应处呈瓜棱状,内底粘存匣钵,外壁留有窑斑,灰白胎,青白釉泛灰色。盏口径9.8厘米,足径3.7厘米,高4厘米。标本2,外腹壁留有窑斑,灰白胎,青白釉泛灰色。盏口径10厘米,足径3.8厘米,高4.4厘米。
4.盘
依据足部的差异,盘可分为2型。
A型 平底,内、外壁施釉。标本1,微敛口,尖圆唇,斜弧腹壁,内底宽平,腹底间压印一周凹槽,灰白胎,不细腻,青白釉泛灰色,釉面开冰裂纹。标本2,敞口,口沿有六个小缺口,外腹壁斜直,近底内折,内底宽平,边缘压印一周凹槽,灰白胎,胎质较细,青白釉泛浅灰色,釉薄处见修坯痕,外底心无釉。盘口径12厘米,底径5.6厘米,高3.2厘米。
B型 圈足。依据腹壁的不同,B型可分为2亚型。
Ba型 敞口,斜腹壁。宋青白釉盘(图3-37),圆唇,口沿削六出花瓣,内底宽平,壁底间压印一周凹槽,圈足修削规整,灰白胎,内满釉,外壁不及底施青白釉,釉面开冰裂纹,外底见5个支钉垫烧痕(留存一支钉),口径14厘米,高4厘米,足径4.4厘米,足高0.5厘米。
图3-37 宋青白釉盘 银坑坞窑
图3-38 宋青白瓷花口盘
Bb型 敞口,尖圆唇,腹壁上部较直,下腹内折收,内底较平。宋青白釉花口盘(图3-38),口部修削成十瓣花形,外壁与之对应处压印十道凹槽,外壁斜直,近底内折呈直角,近圈足处斜削一刀,内底宽平,灰白胎,内满釉,外壁及底足施青白釉,釉泛灰色,外壁粘落渣,外底足无釉。盘口径11.4厘米,足径4.6厘米,高4.8厘米。
5.水盂
标本1,直口,斜肩,鼓腹,圈足,灰白胎,内满釉,外壁及底足施青白釉,釉呈黄白色,外底足无釉,留有垫烧痕。盂口径4厘米,足径2.8厘米,高3.7厘米。
6.酒台
酒台由圈足、托盘和托台组成,托盘、圈足有高低之分,托台有高矮之别,有的托台低于托盘口沿,有的高于托盘口沿,托盘底部中间挖有一个小圆孔,内满釉,外壁及底施青白釉。宋青白釉盏托(图3-39),托台口沿略高于托盘口沿。盘直口,圆唇,口沿竖直,折腹壁,浅圈足,圈足残,呈喇叭状往外撇。白胎,青白釉泛青色。盘口径12.5厘米,高4厘米,底径7.5厘米。宋青白釉盏托(图3-40),托台高于托盘口沿。盘圆唇,平折沿,沿面篦划一周花纹,折腹,圈足高直。外底足留有一圆形垫烧痕。灰白胎,青白釉泛灰色。托台盘口径11厘米,足径6厘米,高4厘米。宋青白釉盏托(图3-41),托台似覆杯形,且高于托盘口沿,盘平折沿,口沿残,折腹,喇叭状高圈足,有残破,托台与圈足外壁外斜,白胎,施青白釉,釉色泛青色,釉面有芝麻点及窑渣。盘口径12.5厘米,底径7厘米,高5.5厘米。
图3-39 宋青白釉盏托 银坑坞窑
图3-40 宋青白釉盏托 银坑坞窑
图3-41 宋青白釉盏托 银坑坞窑
7.杯
圈足,深腹。制作较规整,胎质较细腻。内满釉,外壁及底足施青白釉。杯依据口部的变化分为2型。
A型 直口,圆唇,腹壁较直。宋青白釉杯(图3-42)口沿略变形,直腹壁,喇叭状圈足较粗,白胎,青白釉,釉亮,釉面开细冰裂纹,器物内外落有窑渣,杯外壁有烟熏痕迹。杯口径7.6厘米,足径3.5厘米,高5.5厘米。宋青白釉小杯(图3-43),直腹壁,喇叭状圈足较细,白胎,青白釉,釉面开细冰裂纹,内底及外壁近底有积釉痕,口径8厘米,足径3.5厘米,高5.5厘米。
图3-42 宋青白釉杯 银坑坞窑
图3-43 宋青白釉小杯 银坑坞窑
B型 花口,尖圆唇,唇沿外撇。标本1,口沿有六个小缺口,外腹壁与之对应处有六道凹弦纹,圈足外撇。白胎,青白釉。口径8.6厘米,足径4厘米,高5.2厘米。
8.枕
标本1,残。实心银锭形,两端略微翘起,底部平坦,灰白胎,胎体厚重不紧密,除枕底部露胎外,其余五面均施青白釉,釉泛灰色,带少量芝麻状褐点。残长13.5厘米,宽5.5~7厘米,高7.8厘米。
9.器盖
盖面施釉,盖内底无釉露胎。器盖依据整体形状的不同分为2型。
A型 圆饼形。标本1,钮残失。灰白胎,青白釉泛黄色,釉面开冰裂纹。盖径6.8厘米,残高2.5厘米。
B型 盔帽形,盖顶弧拱,平折沿,下设子口,顶中心置梗蒂钮。宋青白釉刻划花器盖(图3-44),灰白胎,青白釉泛绿色,盖面刻划莲瓣纹,盖沿粘有匣钵,盖面径11.5厘米,子口径9.6厘米,高3厘米。
10.佛像
标本1,圆脸,肥头大耳,手捧经书站立在简易底座上,衣纹刻划简洁,人物生动,白胎,高10厘米,底座直径4.5厘米,最宽3.6厘米。标本2,手捧经书站立在简易底座上,身前堆塑两条鱼,白胎,高10厘米,底座直径4.6厘米,最宽3.8厘米。
11.窑具
窑具有大量的漏斗式匣钵、桶式匣钵、垫钵、火照、支钉、垫圈、垫饼等。
小结
图3-44 青白釉刻划花器盖 银坑坞窑
道塘里窑址与同时期发掘的铜锣山窑址时代基本相同,出土遗物具有北宋的时代特征,主要集中在北宋早、中期(图3-45)。青白釉A型、Ba型盘的造型具有北宋早期的风格,与湖田窑第二期的同类器相同,装饰纹样也完全一样。青白釉B型盏与1979年在景德镇工人新村窑址出土的一件青白釉葵口盏的造型、装烧工艺相同,但是其装烧工艺不采用五代的多支钉多件叠烧法,而是采用了少量支钉间隔一件匣钵装一件器物仰烧法,具有由五代向宋代转变的风格。青白釉A型Ⅱ式外腹壁上的纹样与北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冯京夫妇墓出土的越窑青釉碗内的刻划牡丹纹相同,具有同时代的特点。青白釉酒台、青白釉A型杯与江西南城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陈六娘墓出土的同类器造型相同,两件合成一套,称为“台盏”,是当时流行的高档酒具。
图3-45 北宋银坑坞居民家的碗底残片堆积
道塘里窑址是一处北宋早、中期以烧造青白釉日常用瓷为主,兼烧少量青釉、酱釉瓷器的综合性窑址,其上限在北宋早期或可早到五代晚期,下限当在北宋中期,超不出北宋晚期。青白釉瓷器整体胎质细腻,胎体中所含颗粒较小,胎色多数呈白色或灰白色,这应该是采用最好的瓷土原料制作而成的,修胎极为规整、精致(图3-46)。器物采用内满釉,外壁施釉至底,或外壁不及底施青白釉,外底足无釉露胎,青白釉微泛黄、灰或灰黄色,多数呈偏灰色,釉面开冰裂纹。器物装饰多素面,纹饰简单,有云气、菊花(图3-47)、牡丹、变形牡丹纹、莲瓣纹,以莲瓣纹为主。装饰手法有篦划、刻划、堆贴或戳印。器物多数采用一件匣钵装烧一件器物仰烧而成。
图3-46 宋青白釉花口盘 银坑坞窑
图3-47 银坑坞菊花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