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

第四节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

宋代政治背景特殊,疆土狭窄。北宋时期,宋与辽、西夏等敌国并存,民族之间战争频发,导致后来的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宋室南渡至杭州,偏安一隅,又与金国对峙。因此,宋代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统一中国。由于外族的威胁,宋朝因此闭关自守,外族文化的影响逐渐削弱,使得宋人心态内敛,逐渐将视域内转,注重审美个体的内向省思,回归到了中国传统内敛阴柔的文化心理。加上宋朝历代统治者奉行“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优待文人,重视教育,并能“学而优则仕”,促使宋朝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浓厚。当时社会的人生理想不再是唐代的出将入相、金戈铁马,转而追求琴棋书画、诗礼弦歌的闲适。文人士子讲究赏玩艺术,追求精致生活,注重修身养性,视觉审美偏于平淡典雅。宋朝社会的文雅之风对人们的影响是潜在的,表现在瓷器上,青白瓷在造型、釉色和纹饰上都有着不同于前代的独特风格——文人气质,瓷器风格也渐由唐五代时期的粗放恢宏变得含蓄内敛,它色泽淡雅,含而不露,完全不同于彩瓷的华丽张扬(图4-118)。青白瓷表达了一种“自然平淡”的素雅,表现出一种雅韵、雅趣、雅意的风姿,它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这与宋代文人士大夫崇“雅”的审美心态不谋而合。

同时,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井文化得到发展,青白瓷又透着一股浓厚的世俗气息,体现了广大市民阶层和普通劳动者的审美情趣,是通俗文化的载体。虽说如此,受主流文化的熏陶,两宋的世俗生活也透着精致与诗意,故老百姓的寻常用瓷于世俗活泼中也透着雅致。

宋代青白瓷深受社会两大阶层的喜爱:一方面,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取向左右着青白瓷的创作风格;另一方面,生命力旺盛的民俗文化无孔不入,深植于青白瓷的灵魂中。艺术无界限,宋代社会的这两大阶层将时代的文化基因完美地移植到了瓷器上。

图4-118 宋青白釉花口盘 银坑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