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景德镇青白瓷》一书,是我的博士论文《宋代景德镇青白瓷与审美》第三版之作,第一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于2006年12月首次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10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第二版内文不做改动,但图片由原书的黑白印刷改为彩色印刷,并在书后附录了我在撰写博士论文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由唐代、五代至宋元时期的实物标本。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的一大瓷系,正是因为有了青白瓷,且因当时的昌南镇向朝廷贡奉青白瓷,受到宋真宗的喜爱,故宋真宗将“景德”年号(公元1004—1007年)御赐给昌南镇,将昌南镇赐名为“景德镇”,从此景德镇之名一直延用至今,延续千年之久,享誉海内外。因此,可以说青白瓷为景德镇成为“瓷都”的一块牢固的奠基石。近年来,研究青白瓷的著作颇丰,但多偏重于针对其中某一方面进行专项研究,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的研究不够,从审美角度的研究尤其是深度研究不够,无法展现“器尚青白”的独特性,不具备源流性、延续性及拓展性。另外,青白瓷是景德镇学研究的重要起点及对象,从这个角度也必须加强对青白瓷的研究。基于此,我和我的研究生刘永红、蔡锐一起,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我与我的研究生近年来对青白瓷新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再总结,以便更系统地展示青白瓷之魅力,于是有了该书。
此次再版,本书主要表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原文内容做了较大改动,增补了许多资料。本书对青白瓷的起源、产品特征、生产状况、销售交流、鉴定真伪、审美、历史分期和各个时期的具体特征以及景德镇地区的代表性窑口、景德镇地区以外的青白瓷窑口都做了系统阐述。全书按年代顺序展开,时间从唐五代开始,宋元是青白瓷的发展高峰期,明清至民国为其没落期,直至近现代青白瓷再度兴起,完整叙述了青白瓷发展的兴衰历程。该书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工艺学、材料学等各方面系统、全面地研究景德镇青白瓷的历史面貌。
二是在保留原书图片的基础上,新增了许多图片。撰写该书期间,我们下窑址考察,逛古董早市,参观多个博物馆,并且和藏友交流,收集了不少标本,新增的这些标本基本是从未发表过的第一手资料。另外,第二版的标本图片附录在书后面,这次甄选其中一部分放在文中,以便文图对应。
三是保留原书中的原始影印文献图片,即第二版时文中所引用的历史文献,是配有原始影印文献图片的,为保持该书的史料性,这次保留了这些原始影印文件。
因此,该书与其说是再版,不如说是改版、扩版。这样,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是很大的。我的研究生刘永红和蔡锐为本书的出版做了许多细致、具体的工作,他们本人也得到了锻炼,受益良多。周剑、马风春等老师与藏友提供了许多指导与帮助,提供了许多珍贵标本,他们让我深受感动。
全书共24.6万字、763张图片,在《景德镇青白瓷》即将出版之际,撰此文以记之。
陈雨前
2019年春于景德镇谷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