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化建设呼唤大学社团的深层原因

二、大学文化建设呼唤大学社团的深层原因

大学文化建设呼唤社团发展并非空穴来风。

第一,大学文化建设的责任是创造适应大学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式文化。建设优质的大学文化,不仅会使置身其中的师生去掉心灵的桎梏,让思想和精神快乐生长,更将使大学具有一种拥抱未来的张力,履行一种告慰天下的责任——培育出千百万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文化建设要求大学具有相对独立性,拥有自己的办学自主权,目的是给学生们提供学习、思考、实践和创造的优良环境。大学应该摆脱计划经济式的不恰当干扰,保持学校自身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培养出充满生气、懂得探索、学会思考、善于创造的思想者,而不是一些毫无生机的办学理念教育出来的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想法的“高分低能”者。教育制度的作用是精心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价值的创造者,而不是批量生产只会用文凭混饭吃的机器人。而大学社团的实践正是蕴含了这样的精神。这种精神的迁移将给大学文化建设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第二,大学文化建设需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主导者作用。而大学社团成员均系大学师生,这些人作为大学文化的主导者应当在治校和治学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大学文化建设的规律,不断地对教育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理论进行总结并且加以完善。通过文化整合、提出问题、学习研讨、观念创新、实践反思等活动正确把握住大学发展的大方向,塑造优良健康的大学文化。

第三,大学文化的要义之一是主张学术自由,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学术不应该被僵化地看待,要兼容并包所有思想者独立探索真理的多元模式。现代大学的任务应该是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促进学术的发展、研究各种问题、训练后起之秀,所有这些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高限度。学术自由是为了使人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去承担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开阔视野,探索真理。而大学社团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存在状态为此提供了“样板间”。

第四,大学文化建设需加强学校外在环境建设,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力和社会格调的提升。如对图书馆的建设、学校网络资源建设和管理、自修室和阅览室的建设、学校报刊的发行、文体活动场所设备设施的完善等,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给学生以文化和智慧的熏陶。而这些方面正是大学社团大显身手的地方。大学社团在加强学校外在环境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社团寄予厚望。

第五,大学文化建设需规范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比如把通才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为新的教育制度,这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制度承担着转移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使命。而大学社团成员大都是执行这些规章制度的骨干分子。当大学社团成为大学规章制度的模范执行者时,大学文化建设无疑平添了一支有生力量。

第六,大学是一种传授普遍性知识的场所,它的职能是教学。大学文化建设需要把扩展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作为教育的目标。大学教育的任务在于“知识和思想的保存,知识和思想的解释,寻求真理,训练青年学者成为将来继起的工作者”[3]。这既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任所在,也是大学社团活动的目标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社团堪称大学文化建设的“盟军”。

第七,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纠正大学校园里弥漫的功利观念、信仰危机、诚信缺失和责任意识淡薄等不良风气。大学迫切需要通过教育引导、文化引导、实践辅导、个别指导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以及其健康成长。大学文化建设的这一需要更是与大学社团宗旨异曲同工。

第八,大学文化建设要求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建设,通过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得大学文化氛围丰富多彩。而大学社团通过多种活动来训练学生们的做事能力、服务精神、团结互助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就使得大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呼唤”大学社团,而是与大学社团完全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

第九,大学文化建设推行学生自治,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立法执法习法”;发挥学生会作为学生团体组织的协调功能,使学生会承担起提高公共服务的责任、产生文化的责任、改良社会的责任。大学社团本来就是以协调和团结为“特长”,以共同维护学校秩序和积极养成公民德行为己任,而不是一个官僚性质的管理系统,它所承担的任务不只是在于组织各种校园活动,而更在于引导学生懂得自觉地尽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而这恰是大学文化建设呼唤大学社团的要义之一。

由此看来,大学文化建设对大学社团的呼唤,不仅是一个效益“对口”的聪明主意,更是一项“合作双赢”的长远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