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多样化

五、现场教学多样化

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教学重在理念的倡导、氛围的塑造和学生的参与,因此需要通过不断丰富教学方法途径,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1.采用多种媒体,增加信息含量

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要发挥固定场地教学优势,教授学生的基本知识,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这是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教学的前提性教学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要摆脱传统我教你学的单一化模式,不断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课堂内容的信息量,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形象题材,增加对舞蹈的直觉和感受性。随着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多媒体舞蹈观摩视频教学越来越凸显其价值。

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好处主要包括:在题材内容选择上更加具有自主性,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理论知识,针对性地选择最合适的视频材料进行展示,而避免了传统实地演示因舞蹈难度所带来的局限性。题材的选择范围大大增加,也减少了教师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对样例舞蹈的反复练习上,有利于教学的高效进行。

传统教师示范很难保证学生信息获取的统一性,尤其是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一般采用的是大课堂教学,教师在讲台上的舞蹈演示对于不同角度的学生而言,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教学信息就做到了统一,教师只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最贴切的题材加以展示,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用多媒体,能够更加轻松实现舞蹈观摩教学的定格,教师只需要在体现知识技能点的地方对演示材料进行定格讲解即可,而不像以往那样自己边做动作边讲解,既需要保证动作的规范性,又要将知识讲解明白,操作难度较大。除了定格优势,多媒体材料还便于反复呈现。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将舞蹈的场景、氛围很好地体现出来,这是传统示范教学难以做到的,通过选择优秀的舞蹈作品视频,就能够将舞蹈的各类要素有机整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舞蹈感知和理解,增加视觉的冲击力,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2.遵循渐进原则,发挥个体优势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学会一些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舞蹈,而在身体的柔韧性、节奏的敏感性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基于这一现实,舞蹈教学要遵循渐进原则,按照个体动作的发展特点进行有规律的引导,从小动作开始,逐渐到大的肢体协调动作,从部分到整体的反复教学,完成整个舞蹈的学习。这不但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耐心,而且要找到具体动作的突出特点进行解析,尤其是教学环境条件不允许全体学生进行集体练习的时候,教师的动作片段讲解显得尤为重要,缺少恰当的语言描述,学生就不能很好理解动作要领,或者不能做到印象深刻,这样在接下来自行练习时就会出现问题。

在对舞蹈进行渐进解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融入多种方式加深效果,比如进行动作比较展示增加学生的认识,通过实施“1,12,123,1234……”轮式复现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具体舞蹈动作的掌握以及各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舞蹈种类很多,对于学生个体兴趣和身体机能特点而言,有的适合有的不适合,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发挥个体优势,通过调查、讨论,帮助学生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舞蹈类型和风格,这样教师就可以采用纵横交叉的教学方式,实现舞蹈教学的个性化。教师会沿着与舞蹈平行的因素进行教学,而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平行因素的个性化挖掘,有效地将基本规律和具体舞蹈爱好很好结合起来。这样,相同选择的学生还可以组成小组,教师会通过很多个别指导来完成对小组学习的推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很好调动。由于舞蹈动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大学生这一方面的基础差别又较大,因此教师尤其要重视差异教学,为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进度和考查标准,多对共性的因素进行统一要求,而对个性化的因素进行个性化要求,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大的教学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合理安排舞蹈学习,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3.开辟第二课堂,优化教学氛围

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比起来,有很多限制,比如课程时间短、学生群体分散等,这就导致教学效果延续性不好,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开辟技能类课程舞蹈教学的第二课堂。具体来讲,可以依托各类校园组织机构尤其是其他社团,搭建大众舞蹈传播平台,将舞蹈内容扩展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参与到不同的社团组织中,通过更加主动的参与,完成对舞蹈知识技能的提升与强化。在群体归属性较强的团体中,学生的兴趣也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对舞蹈美的感受和体验将更深刻。大学舞蹈艺术社团也可呈请学校有关部门如团委、学生处定期开展各类与舞蹈有关的活动,如舞蹈创作比赛、传统舞蹈展演、舞蹈知识讲座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在开辟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让舞蹈教学拓展到校外,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摩、社区联谊演出等方式,塑造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创新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技能类课程实操性教学,就是要实现不同教学层次的教学深化,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由小动作到大舞蹈、由课程现场到日常生活的立体化教学。通过这些途径,可以真正实现舞蹈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促进其人文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