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出自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因此在大学舞蹈艺术社团创新类课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促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创新的欲望。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训练环境。
创新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旨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并实现教学上的民主。教师要善于营造这种民主平等、敢想敢为的优良学习氛围,从而大大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实践创新欲望,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是平等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师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有些教师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师道尊严的意识太顽固,对学生不能像对朋友、同事一样予以足够的尊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和师生关系的和谐。所以教师应该淡化角色,从舞蹈教室的最前面走下来,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做学生的朋友,使学生敢吐真言,敢表真情,心灵相通,共同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成功时的喜悦。师生关系还必须是互动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对教学活动的结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训练气氛,把握好教学节奏,使动作量和内容更充实,既要引导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又要启发学生身体与情感都“动”起来,与动作语言共舞,用心去感受舞蹈,与丰富的舞蹈世界进行心灵对话,真正产生心灵共鸣。从踏进舞蹈教室起,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就对学生起着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面无表情,舞蹈语言贫乏,缺乏热情,当然激活不了学生互动的兴趣。如果教师热情洋溢,因材施教,适时加入学生习惯的语言和动作,让语言和人体动作与学生时时共鸣,互动的局面就形成了。在课堂上,教师、学生、舞蹈之间的和谐共振,情感互动越多,师生之间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默契。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便会激起无数次追求成功的愿望和信心。大学舞蹈艺术社团创新类课程中应对学生的表现做到多表扬少批评,时时去捕捉每个学生的闪光之处。训练中多予鼓励,有时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赞语,对学生来说也会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会使学生觉得“我能行”,教师就会从学生那里看到喜悦、看到自信。在具体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创设多次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激励其学习动机,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焰,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舞蹈训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