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舞蹈审美能力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又是新时代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名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长期性总体目标。其中的“美”又称“美育”,即“美的教育”“审美教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它是和社会上的丑恶、虚伪、鄙陋相对而言的。美育能够使人性完善、人格完美、社会团结进步、世界安定和谐……美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而舞蹈又是“一切艺术之母”。在那混沌初开之时,语言未成之际,人们就已经学会了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意图取向。这些简单的肢体动作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当今的“舞蹈”。
何为舞蹈?著名舞蹈理论家隆荫培、徐尔充教授是这样阐述的——“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是它的物质载体。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和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社会的审美属性”。舞蹈是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动态造型艺术,是一种社会审美形态,主要满足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更是人生命活力的跃动、精神世界的表露,也是人民大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舞蹈美育,即“通过舞蹈来进行美的教育”。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将舞蹈课列为贵族课程,希望借此来提升贵族的气质和情操;在我国历史上,周代是我国乐舞教育发展最鼎盛的时代,周王朝统治者通过“制礼作乐”来协调社会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并对王室贵族子弟进行“礼”“乐”的教育,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这实际上就是因为乐舞能够从情感上教育、感化人的内心,正所谓“观跹跹之屡舞,实循循之善诱”。
“舞蹈欣赏,是人们观赏舞蹈演出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整个过程。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对舞蹈作品的认识活动。”[4]观众通过欣赏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形象,来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舞蹈欣赏活动。在欣赏舞蹈作品时,观众总是会不由自主地结合其自身的生活经历,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去激发起记忆中有关的印象及相关系列的联想等思维活动,使舞蹈作品中的形象更加完善和生动,从而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深刻的思想含义。
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舞蹈的审美活动,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正常和顺利地进行舞蹈欣赏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我们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就是非常必要的了。在前面我们曾提及,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从舞蹈作品诉诸欣赏者的感觉特点来看,它是一种综合了听觉和视觉的表演艺术。
中国近代倡导美育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认为:美育与人的成才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舞蹈教育在对青年学生的形体美以及风度气质提升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跳舞是塑造形体美的活动,舞蹈中的舞姿要求优美协调,久而久之会使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气质、情感、涵养、风度、形貌、言谈举止等方面都会更加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