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坚持素质教育

四、坚持素质教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重要功能,而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发展高品位的大学文化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舞蹈艺术社团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大学文化建设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体现为:

1.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意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文化繁荣、民族腾飞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更离不开人才的创新意识。现行教育体制通过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教学形式,确定教学重点、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的层次、结构,并积极组织编写规范的指导性教材、建立标准化题库等,使得创新教育的实施有章可循、有材可教、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参加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活动能使学生在开阔视野、创新进取方面得以锻炼提高,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大学舞蹈艺术社团的活动具有自由发挥、互相影响的特点,是集参赛培训、社团活动、业余指导等于一体的教育模式。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成员不仅在其中发展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世界,从而更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历史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从而不断提高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目前,大学艺术社团可谓种类多样、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张扬的想象空间。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是其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外,大学生参加大学舞蹈艺术社团的活动,可以对其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素养得到锻炼,在学习广博知识的同时,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风采,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逐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为丰富个人文化内涵、培养合理知识结构奠定扎实基础;另一方面,加入大学舞蹈艺术社团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当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团队后,他们可以在日常的活动和交往中体会到不同专业“学友”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种交汇融合将使每一名学生在加强自我教育、完善知识结构方面受益匪浅。

3.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大学舞蹈艺术社团因其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在社团内部形成了平等、轻松的成员关系,也让整个团体的构建模式摆脱了对其成员的封闭性压制,趋向于开放与包容。“大学舞蹈艺术社团的网络体系具备不断更新与创新的特征,为全体成员提供空间的‘沟通舞台’,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交往的范围越广,对培养社团成员交往能力的作用就越大。”[1]此外,大学舞蹈艺术社团成员众多,事务复杂,对成员之间的协作性要求较高,使成员之间有着频繁的合作交流,这就极大地培养了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一个优秀的艺术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活动、融入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社团归属感产生集体认同感,由集体认同感产生组织责任感。大学舞蹈艺术社团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思想,使其产生良好的交往自信心,并全面提升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