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在济南初夏的奶汤蒲菜和锅塌蒲菜
暮春过去,济南的夏天就要来了。
初夏,是济南老城区最美的季节了:泉水开始汩汩地涌冒汇流,大明湖的水也就清澈浅绿起来,环湖的古柳垂了金线般的柳条,湖中遍布莲荷,翠翠的荷叶间悄绽了亭亭的荷花骨朵儿,花瘦而清秀,不像盛夏时开得那么热烈,娇羞羞的,一簇簇的,飘着淡淡的香。
而在这个济南的初夏,除了旖旎的风光,舌尖上最期待的就是蒲菜了。
旧时的大明湖是极大的,湖水兴盛时,平吞济泺,烟波浩渺,故人赞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那时候大明湖的蒲菜、茭白、莲藕、美蔬丛生,《济南快览》记载:“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白,其味似笋,遍植湖中,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而现在的大明湖,南与五龙潭被趵突泉北路相断,北面已填平为北园镇,这“半城湖”早就不复在了。幸好,济南的蒲菜还能吃到,不过多是在黄河边的水塘里种植采摘的了。
蒲菜食用,始于周代。《诗经》曰:“其嫩为何维笋及蒲。”南齐·谢眺《咏蒲诗》亦云:“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初萌实雕俎,暮蕊杂椒涂。”初夏时节,是蒲菜最好吃的时候。其嫩根,色白脆嫩,入馔极佳。采了剥皮取嫩茎,生食清香满喉,若是蘸白糖和蜂蜜来吃,就更甜脆了;若是蘸酱吃,咸鲜清爽,下酒最是好;若嫌生食素淡,就顺茎对剖开,摆够一盘,滚油沸热,喇啦泼上,再淋秋油,就更惹味。这是春的味道在夏的味蕾上摇曳。
这个季节,若是做济南老菜之滑炒里脊丝,就不要用笋丝了,最好是用蒲菜和茭白。那素雅清淡的味道,会让里脊丝也有些飘飘然了。取几只湖虾,剥了壳,去了虾线,薄薄地撒一层淀粉,用木槌轻敲成虾片,再切成细细的虾丝,蒲菜也切得细细的,做一个滑炒虾丝,湖虾配湖菜,那就更合滋味了。
而蒲菜的做法,在济南菜里,“锅塌”和“奶汤”做来的最好味。
别的技法不太好说,但锅塌这种烹饪技法确实是鲁菜独创的,它由“煎”与“焖煨”复合而成。除了油煎产生的香气外,更通过焖煨使菜肴口感柔和绵软,入味咸鲜醇厚。据说锅塌菜源自烟台福山的一个厨娘,她在做一道油煎黄鱼时,因为时间仓促未做熟,无奈回锅以清汤焖塌,不料味道尤佳,无意中成就了鲁菜的一个经典味型。
锅塌的“塌”应从火字旁,意为微火焖煨。有些有关烹饪的字儿,离开火字旁,字就失去了原意,烹饪之意也差之千里了。
锅塌菜里,锅塌黄鱼、锅塌豆腐较为常见,而有一味锅塌腰盒最考验火候:先将鲜腰子切大片,上下两片,中夹肥猪肉片、鸡料子和青蔬片,形成盒子,用锅塌技法烹饪,成菜极是香醇,现在很少有人做了。
锅塌蒲菜好吃,关键在鲜采的蒲菜。制作时,取其嫩茎,切寸半段,用刀稍拍,使其松散,加精盐、料酒腌渍,拍面粉,入蛋黄糊抓匀,分两排置于盘中,余糊置于其上抹平。热锅,油五成热时,将蒲菜推入锅内,小火煎至蒲菜片“挺身”时,把油控出,大翻勺,浇油,继续煎至两面金黄,加葱姜丝,加清汤兑汁一勺调味,微火塌制,火要微,汤要塌透,撒火腿丝,取大盘,盖锅中菜上,焖塌,汤近尽,翻扣出锅。其色金黄娇艳,入口鲜香软嫩,蒲菜的清香萦绕唇齿,味蕾好似被大明湖的微风轻轻拂过。
锅塌蒲菜虽好,但早年的菜谱里,奶汤蒲菜才是济南菜汤菜的代表。其实奶汤蒲菜细分起来,应该分为奶汤扒蒲菜和奶汤炖蒲菜。现在吃到的奶汤蒲菜,多是奶汤炖蒲菜,究其原因,会做能做也肯做奶汤扒蒲菜的师傅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制奶汤的也少了。前几年,《舌尖上的中国》栏目组到济南录制奶汤蒲菜,热播之后,奶汤蒲菜更是盛名远扬。但是片中那名大厨制作奶汤竟然用炒面粉来添汤的白润色和浓稠度。此做法有奶汤蒲菜其形而无其韵,就是一碗蒲菜面汤,实在是贻笑大方。所谓“唱戏的腔,做菜的汤”,而现在的厨师很少有用真材实料费工费时吊汤的了,所以顾客想一品奶汤蒲菜的真味,也难了。
鲁菜的老传统,最重制汤,而菜之优劣,汤最关键。清汤是以猪肘、老母鸡、肥鸭、干贝等慢火炖至酥烂,滗滤出汁,再经鸡腿肉剁为茸泥的“红俏”或嫩鸡脯肉剁为茸泥的“白俏”分别清滤汤汁方可使用。而奶汤,是因为汤色奶白、味道醇厚而名。吊奶汤有两个讲究。一是食材的脂肪要足够丰富。换句话说,就是食材要好,鸡鸭、肘子等要够肥润。二是必须加足水,旺火沸滚。奶汤之所以呈奶白色,主要原因就是通过汤水持续沸滚,将溶于水中的油脂脂肪充分打散成细小的颗粒,被蛋白质包裹溶于水中形成悬浊液,折射呈现出乳白颜色。
说实在的,现在还有多少餐厅多少师傅肯下功夫肯下材料来做这一锅奶汤呢?没有了奶汤,又谈何奶汤全家福、奶汤蒲菜、奶汤鱼肚、奶汤火腿冬笋、奶汤扒鲍鱼海参鱼唇裙边四宝这些老菜啊?
还是说说我知道的奶汤蒲菜的老做法吧。取脆嫩蒲菜,剥去老皮,取嫩茎,切寸长段,冬菇切片,笋尖切片或用玉兰片,滚水汆烫,捞出过凉滤水;火腿切丝或茸,葱切段,热锅下油,爆香葱,烹葱椒酒(葱椒酒是传统鲁菜的一味调味品,是将葱白与花椒一起碾碎,用纱布包起浸泡于绍酒中,泡约一天后便为葱椒酒,现在的餐厅讲究这个的不多了。烹葱椒酒是因为奶汤蒲菜中的奶汤吊出后会有肉腥味,所以用葱椒酒一则去腥,二来添加酒和葱椒的香气,让菜品口味更加丰富);葱椒酒烹出香味,入吊制好的奶汤,煮滚,撇去浮沫,入蒲菜段、冬菇片、笋尖片或玉兰片,小火煨炖片刻,起锅,添盐调味,盛入汤碗中,洒上火腿丝或茸,再添几缕黄黄的蛋皮丝,一道奶汤蒲菜就好了。
我曾于多年前吃过一道好的奶汤蒲菜,初见时,只闪现出一句诗“满园春色关不住”。蒲菜白茎如脂玉,绿梢如浅翠,火腿茸点缀,白绿红品相清新可人。汤是吊制的奶汤,口味宽厚,温润绵长、色白香醇,一勺浓汤入口,味蕾舒展开来,加之蒲菜鲜嫩,清口不腻,虽是一份素菜,但是奶汤的浓香中不失菜心的清芳,素淡中又有余味无穷的鲜美,大美!遗憾的是,从那以后,再也没吃到过那么好的奶汤蒲菜了。
每年农历三至七月,蒲菜当季,五六月间,是蒲菜鲜嫩之时,最适于在“荷红苇翠映碧水,草长莺飞满锦塘”的大明湖畔,用明月清风下酒,酌佳酿,品美味,那真可谓满眼初夏色,满口蒲清香……
除了锅塌蒲菜和奶汤蒲菜,我最喜欢吃的是蒲菜饺子,手切了肉馅,借荤添香,再加几枚虾仁,就更惹味了。除了吃鲜蒲菜,趁着蒲菜嫩时,还可以晒一些蒲笋干的,秋末冬初想这一口了,就把晒干的蒲笋泡开,用高汤烧肉,又是另一番味道了。我曾经吃过一道蒲笋干烧肉,甚是好吃。等真过了季节,蒲菜老了,那就用蒲草捆扎肉片,做一道老济南的把子肉,肉香酱香中隐约蒲草香,能让人下三碗大米干饭。蒲草再老一些,就编几把蒲扇,摇起来,赶走夏末秋初的热。
然后,就静静地等待下一年鲜嫩蒲菜的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