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有一道凉菜叫卷尖(或卷签),用蛋皮包裹着肉糜层层卷紧,蒸后冷切薄片,环环相裹又环环相隔,蛋香肉香怡人,下酒最是好。

做法倒也不是很难。取鸡子十余枚,全蛋磕入碗中,持筷子一双,七寸六分,顺时针转向,将蛋液搅打均匀一色,添水湿淀粉,加精盐(盐为蛋液增筋韧,而淀粉则添黏性),复搅至蛋液淀粉水乳相融状,取滤筛过滤,得蛋皮液一碗。

再取单柄炒勺,博山人谓之“炒瓢”的。名虽叫“瓢”,却有微弧的平底,要铁匠用手工一锤一锤打出来,直径一尺有余,中间略有凹陷、比较厚,周边较薄且锅沿很低,这样的炒瓢厚实、受热面积大,食材炒来受热也更均匀,做个扒菜、锅塌菜便得心应手。也正因为锅沿低,翻炒就更要讲究技术了。

炒瓢烧热,添清油,环状晃动,使锅充分油润,油热冒烟,将油倒出,再下食材,便不再粘锅,博山厨师将之俗称为“逛瓢”。

博山人把做蛋皮称作“吊”鸡蛋皮。吊鸡蛋皮的做法为“烙”而非“煎”,煎则锅内有油,蛋皮起泡影响美观。复起火,将润好的炒瓢烧热,离火置于灶边,右手倾倒蛋液,左手环状晃动,使蛋液顺势晃为圆形蛋皮,待底面将熟,取铲刀沿蛋皮边沿略剔,双手捻蛋皮边翻转,略烙至嫩黄,一张蛋皮便成。手法要快,务求蛋皮薄而圆。锅再置于火上,烧炙热,离火,下蛋液晃为蛋皮,如此反复,可得直径尺余的蛋皮十余张。

蛋皮既好,取鲜瘦猪肉十二两,里脊最好,去筋剔膜,先手切成肉粒,再斩剁为肉糜。章丘的葱、莱芜的大姜,手切得细碎,再加花椒泡出葱姜椒水。如果直接将葱碎姜末混合在肉糜里,那么吃来便不细腻,有粗糙颗粒感,影响美观和味道了。讲究一些的,可以剥几只大虾,碾成泥掺入,味道更鲜。

将葱姜椒水倒入肉糜,再调适量精盐和砂仁面。砂仁又名小豆蔻,以产自岭南的为佳,添它为的是提香且增食欲,鲁菜九转大肠也缺不了砂仁这一味的。现在讲究的人不多了,多是用五香粉或十三香来代替了。再淋些许香油来提香,将肉糜抓搅摔打,如此才能上劲且滑腻。最后用一点糖来提鲜。其实糖除了甜之外,还有一个调味的作用是和味,把各种味合到一起,味道才对。在没有味精的时候,糖是最好的和味剂。

蛋皮已好,肉糜又得,取蛋皮一张,将肉糜均匀地涂抹在蛋皮上,刷上一层水淀粉,顺势紧紧卷起,最后在封口处再用水淀粉一黏合就得了。这样做出的卷尖,一层蛋皮裹着一层肉糜,一层肉糜又包裹着一层蛋皮,环环相裹又环环相隔,层次分明。

老规矩里,博山卷尖还是要有一根“卷芯”的:取猪下五花的肥膘肉,切成筷子粗细,卷在卷尖的中间。现在的人多讲究所谓健康,对肥肉避而远之,就少有人再这么做了。其实殊不知,有了这根肥膘“卷芯”,卷尖才是真的香啊!

再坐蒸锅,架蒸笼,猛火蒸一刻钟。条条黄灿的卷尖出锅,趁热抹一层香油,一是防止风干,二是增香。待冷却后,挥利刃,斜刀切马蹄状大薄片码入盘中,一圈灿黃的蛋皮一圈粉嫩的肉泥顺序环绕,黄粉相间煞是诱人。及至入口,蛋香、肉香在舌尖依次而来,吃一片卷尖咂一口酒,就飘飘若醉了。这也是我回家乡与朋友饮酒必点的酒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