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曲阜孔府菜中,颇有几道用豆芽做的美味。

有一道“油泼豆莛”。要挑水灵灵的好豆芽,掐去头尾,只吃中间一段嫩芽。也不用锅炒,而是把掐洗干净的豆芽放入漏勺,上面铺一串用细棉线串好的花椒,用滚油淋几遍,把豆芽的臭青味顶出来,把花椒的香味逼进去。将花椒提去,控净油,撒上精盐,兜匀就好了。

除了“油泼豆莛”,还有几道也甚是好吃,像是用海米和豆芽做的“金钩挂银条”,还有用芹菜和豆芽做的“翡翠银针”,还有一道“镶豆莛”是将豆芽外面包酿肉泥,但最费功夫的是一道“酿豆莛”,其实也就是《清稗类钞》讲的那道豆芽菜了。把去掉头尾的豆芽穿空,里边酿上鸡茸、火腿,红白相映,色香味绝佳。这是一道费时、费工的奇妙之品,据说以前孔府厨师做此菜,两个人要做两个时辰。

这道菜我没吃过,但听韩一飞韩兄讲过,也看过他的《闲话济南菜》。一飞兄是这么讲的:

“据说慈禧这位老佛爷,就爱吃山东的酿豆芽。这个菜不是吹嘘,真有的,而且乾隆朝就有了,最流行在嘉庆年间。这菜做法很费工。要取上好的绿豆芽,掐去头尾不用,制成掐菜。在虾目水里烫一烫,沥干。取细竹签一根,先用盐水泡过,为的是借点味道,也更光滑,再小心地从豆芽中间穿过,酿入切得极细的火腿丝一根。火腿丝得多细?细如发丝!火腿用哪一块?要取上方,还要用蜜蒸过!一斤豆芽约莫用二两火腿,足够。怎么酿入的?那是讲究,要把竹签和火腿丝一起穿过豆芽,再单抽出竹签来,火腿丝就酿入豆芽了。最后再快炒即成。因为太过折腾,所以老佛爷也不能经常吃到。到底还是山东孔府的人识趣,特地成立了衙门一座,叫作“掐豆芽局”,局子里的人不管其他,专门伺候绿豆芽,还给它格外起了一个文雅的名字,叫作豆莛。读过《诗经》的人都知道——莛,就是亭亭玉立的草茎。”

一飞兄讲的是天花乱坠,我听的是口水四溢。

什么时候能吃一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