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桂花飘落一地的木樨肉
喜欢上木樨肉这道菜的味道,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
不知道是谁取得这名儿,真的实在是太妙了,想想就美。木樨指桂花,听到这个名字,浓烈的桂花香就扑鼻而来了。
这道菜模样也美得很啊,肉丝粉嫩,笋丝莹白,黄花丝黄褐,木耳丝黑亮,炒得散碎的鸡蛋散落其中,就像一阵秋风吹过,一阵秋雨飘过,一树金黄微白、温和油润、香气绝尘的金桂般散落一地,就像清秋如诗般的气息蔓延着。
其实,所谓的“木樨肉”,肉丝炒鸡蛋而已。清朝御膳菜中有一道“肉丝炒蛋”,就是这道菜,有历史记载。同治元年十月初九穆宗即位,正逢慈禧万寿,御膳房申初二刻在养心殿晚膳一桌,菜单上写明用海屋添筹大膳桌摆黄膳单。火锅二品:猪肉丝炒菠菜、野味酸菜。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红白鸭丝、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八仙鸭子、燕窝“意”字什锦鸡丝。中碗菜四品:燕窝鸭条、鲜虾丸子、烩鸭腰、熘海参。碟菜六品:燕窝炒烧鸭丝、鸡泥萝卜酱、肉丝炒翅子、酱鸭子、咸菜炒茭白、肉丝炒鸡蛋。
而据说鲁系孔府菜的家宴菜单中,也有这道菜。最早的做法,是肉丝、鸡蛋炒笋丝。在清朝御膳肉丝炒鸡蛋的食材中,除了猪肉和鸡蛋之外,又添了冬笋一味,名字取丹桂之雅意,食材慕冬笋之高洁,雅得很。
这道菜后来在各地特别是北方都有烹饪。因地制宜,有的地方以黄花菜或黄瓜替代了笋丝,也有一些地方加入了木耳,名字也更名为“木须肉”或者“苜蓿肉”了,这里面有可能因为有“樨”字比较生僻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樨”字的韵母受“木”字韵母同化而圆唇化,就读成了“须”,但这都无从考究了。
不过细想想,木须肉或者苜蓿肉,哪儿有木樨肉这个名字韵味悠长啊?一道简单家常的肉丝炒鸡蛋,却为何取了一个清新雅致的“桂花”的名字呢?
说法,有二。
其一,确实是因为这道菜中炒鸡蛋的颜色油润清雅,色黄而碎,颇似黄嫩的桂花,故得名。清人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三编》中曾记载:“北方店中以鸡子炒肉,名木樨肉,盖取其有碎黄色也。”
《现代汉语词典》也解释道:【木樨】指经过烹调的打碎的鸡蛋,像黄色的桂花(多用于菜名、汤名)。
其二,北方人对“蛋”字有忌讳。《清稗类钞》载曰:“北人骂人之辞,辄有蛋字,曰浑蛋,曰吵蛋,曰倒蛋,曰黄巴(王八)蛋,故于肴馔之蛋字,辄避之。鸡蛋曰鸡子儿,皮蛋曰松花,炒蛋曰摊黄菜。”
因南北名称差异,甚至还曾经闹出一些笑话来。清人梁恭辰《北东园笔录·讳不知》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南客不食鸡卵,初至北地早尖,下舆入店,呼店伙甚急,其状似甚饥,开口便问:‘有好菜乎?’答曰:‘有木樨肉。’‘好,速取来。’及献于几,则所不食也,虑为人所笑,遂不敢言。又问:‘别有佳者乎?’答曰:‘摊黄菜何如?’客曰:“早言有此,岂不大佳。”及献于几仍所不食者。
这道菜,做起来呢,说简单也很是简单,说讲究呢,倒也很是讲究。
肉呢,选一条瘦肉,细嫩的里脊肉最好。木耳,东北的椴木木耳最好,小巧的一朵,就能清水涨发得黑亮膨大。嫩绿鹅黄的新鲜黄花菜其实最好,不过干黄花菜也有自己独特的香儿。笋也一样,鲜笋脆嫩清香,若没有,冬笋制成的笋干儿,泡发了,也好。至于鸡子儿嘛,越新鲜越好了。
肉切丝儿,木耳切丝儿,冬笋切丝儿,黄花菜呢,泡发了,一刀截开两段就行了。黄花菜、笋丝、木耳丝在沸水中汆烫,清水过凉洗净。磕三个鸡子,搅打均匀了,起灶坐锅热油,油鼎沸,下蛋液,炒得嫩黄而碎,盛出。要是讲究起来,要把鸡蛋摊蛋皮,切成细丝的。另起锅,再热油,炒肉丝。要是讲究一些,盛出就把肉丝用蛋清淀粉腌渍过,再过油或过水汆滑,才够嫩。再起锅,热油,下葱花姜末炝锅,下黄花菜、笋丝、木耳丝兜炒,待稍熟,下鸡蛋碎还有肉丝,调料定好味道,兜炒,出锅,点缀点小葱碎,一道木樨肉就好了。
肉丝粉白,黄花菜黄润,笋丝玉白,木耳丝黑黝,小葱碎翠绿,加之黄灿灿的鸡蛋碎如桂花般点缀其中,煞是漂亮,怎一个好看了得?
也煞是美味,肉丝柔嫩,黄花菜异香,笋丝清美,木耳丝脆爽,鸡蛋碎浓香馥郁,怎一个好吃了得?
这道菜呢,各地的做法都有些不太一样。除了肉丝和鸡蛋是不变的,根据季节和地区还有很多变化,秋冬初春用青蒜、鲜笋丝等,盛夏和仲秋用芸豆丝、黄瓜丝等,还有的用土豆丝、胡萝卜丝等,甚至有的加海米。调味呢,有的会加甜面酱或者酱油,山东的炒木樨肉调味要加甜面酱。在少量的热油中炸甜面酱以使其产生浓郁的酱香味,这在鲁菜中被称作“沸甜酱”或“飞甜酱”。天津做法还要加入适量的醋来做一道醋熘木须,也好吃。其实最雅的是苏州的家常做法,鸡蛋和肉末一起捣和,起个油锅细细煸炒一下,那鸡蛋淡淡的黄色和肉末的橙红,星星点点、细细碎碎,很像一碗木樨,好看又好吃……
哪种正宗?哪种好吃?我现在已经不太追究这些了,地区不同,物产不同,风土不同,口味自然也不同。每个人对味道的偏好也不一样,自己的口味代表不了他人的胃,不要以己之舌来评他味道。南京的林洪在《山家清供》里就说过“食无定味,适口者珍”嘛,于吃是这样,于人生也是这样。我们总是忘记了自己的味是什么。
当然,我还是偏爱山东的做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