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博山人都爱这碗烩菜。而这碗烩菜,是和年有关的。
以往每到春节,母亲总要提前准备些年货,蒸几笼屉馍馍,焖一锅酥锅,炒一罐伴着花生、青豆、木耳的苤蓝丝,砙一盆猪肉。最重要的是要炸一簸箩炸货,青萝卜擦成细细的丝再和上绿豆面糊炸萝卜绿豆丸子,豆腐切成片炸豆腐页子,圆滚滚的藕切夹刀片夹了肉馅炸藕合,白鳞鳞的带鱼段炸得金黄,还要炸一些松肉。这松肉博山人叫xiong肉,具体是哪个xiong字,我考究了好久也未得知,估计得从方言音韵上来考究了。不过从炸的蓬松鲜嫩的角度来说,确实应该叫作松肉。
松肉做起来倒也不难,抓一把地瓜淀粉在碗里,磕两个鸡子儿进去,调一个全蛋的粉糊,在炉子边或者暖气包上,让粉糊发发酵,这样才会蓬发,炸出来松软鲜嫩,博山人叫“糗”糊。因为xiong肉不是直接吃的,是用来做炖烩菜的,所以以前的传统要够肥才好,现在,都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做了。把肥腴的猪肉膘切条,加点细盐腌渍入入味,放到“糗”好的蛋糊里,裹匀了糊,在温油锅中一条条地炸透。不像炸肉炸排骨那样炸两三遍,xiong肉炸一遍就好,待会儿还要下锅炖煮做烩菜呢,炸得太干就没有油润的口感了。待炸得金黄灿然、蓬蓬松松的,就好了,趁着热,咬一块,炸酥的粉糊里包裹着一汪肥膘的油,实在是香呀。
除了松肉,还可以用虾皮子(或者是极小的小鱼儿)做成松虾皮(或者松小鱼儿),做烩菜也好吃。
老家博山,以前过年的老规矩是正月里有一段时间不开灶,所以吃饭的时候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就舀一盘酥锅或者砙猪肉,来碟苤蓝丝,弄些炸藕合带鱼。热菜呢?规矩是不开灶房的火,母亲就用屋子里取暖的炉子,坐上锅,倒上水,因为有松肉的油脂,所以并不用炝锅,抓上一把松肉、松虾皮或者松小鱼儿,切点大白菜,炸豆腐页子也切几块,有肉丸子就加十余粒,没有就抓几个炸绿豆丸子。所谓烩菜,就是大杂烩,什么都能加呀。用点酱油和盐调调味,胡椒要黑胡椒,要重一些,不怕混汤,越煮越香,汤滚了白菜软塌了,点几滴香油,就好了。再馏几个提前蒸好的大馒头,一顿饭就全有了。
年夜饭,也更少不了这个烩菜呀。父亲会找出那个灰陶土的火锅来,白煮肉片儿、白菜丝儿、松肉段儿、松虾皮儿、肉丸子、豆腐页子、粉丝儿,填满了火锅,这烩菜就成了一锅什锦火锅了。木炭在火锅中间的火筒里红红火火地燃着,锅里的食物翻滚着,肉香菜香油香飘在屋里,这大杂烩的锅就成了大团圆的一锅美味,就成了一锅温暖的人间烟火。
这碗烩菜,香喷喷,热乎乎,热气腾腾的一碗温暖中,是家,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