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快乐的清炸排骨和清炸大肠
我爱吃油炸的东西,虽然被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不健康,但依然欲罢不能。
年轻的时候,曾一度非常喜欢王朔的文章。他有一篇《空中小姐》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故事,让我没少落泪。小说中的“我”是个油炸食物爱好者:“最幸福莫过于飞机出故障,不是在天上,而是落到北京以后停飞,而且机组里还得有个叫王眉的姑娘。每逢此种喜事临门,我便挎个筐去古城的自选食品商场买一大堆东西,肩挑手提,领着阿眉回家大吃一顿。我做菜很有一套,即一概油炸,肉、鱼、土豆、白薯、馒头,统统炸成金黄,然后浇汁蘸糖,绝不难吃。就是土坷垃油炸一下,我想也会变得松脆可口。阿眉也深信这一点。”
深感知己啊。我也是如此,就是觉得不管食材是荤是素,是肉是鱼还是菜,只要是下了油锅,就像给味道的泛滥打开一道闸门,在“滋啦”声中先是沉底,然后沉浮漂起,在热油中翻滚着,一会儿就变得黄灿灿、鼓胖胖的,吃起来,油香脂润的,就是香。
曾看过“知乎”上一篇科普文章,说为什么人都爱吃油炸食物,挺有意思的,说:“相比于焖炖炒煮等烹调方式,通常总是油炸的食物受更多的人欢迎,这是因为含有淀粉和蛋白质的食物在高温中,会发生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产生很多风味物质,而且人们获得和食用高油脂高热量食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令其感到愉悦,食物和心情就这样被联系在一起。”
这是为我爱吃油炸食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呀!
记得蔡澜先生在谈到日本的天妇罗时说过一段话:“天妇罗绝对不仅仅是油炸而已,而是师傅借助油,让食材成熟而已。这才是油炸食物的真谛啊!我爱吃天妇罗,觉得这已经是油炸食物的至臻了。炸得面衣淡黄灿然的天妇罗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和热度,入口,脆的面衣是酥脆的一口香,在唇舌之间悄然颤响,里面却是嫩软和食材的鲜,真的好。
不过窃以为,在油炸食物中,比天妇罗还要美味和讲究的是清炸。硬炸、软炸、酥炸、卷包炸、特殊炸,包括天妇罗,都要挂糊,为的是利于把握火候,锁住食材中的水分和养分,不至于过火或窝油。而清炸则是将食材腌渍后,直接入油锅烹炸,这对火候的把握就更为讲究了。
袁枚的《随园食单》里记录了一味“油灼肉”,文曰:“用硬短勒切方块,去筋进,酒酱郁过,入滚油中炮炙之,使肥者不腻,精者肉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山东有两样清炸的食物,博山的清炸排骨还有济南的清炸大肠,都很是好吃,也各有各的讲究。
博山的清炸排骨,要选猪的肋排,剁寸长的段,用葱椒绍酒一勺、精盐一撮、姜几片、秋油一勺腌制过。为了火候,要炸两遍甚至三遍:第一遍温油慢火,讲究叫浸炸,让排骨的肉浸熟但至嫩,待八成熟时捞出,催火,升油温,待油热欲焚,将排骨倒入,炸第二遍,一炸即出,要的是肉外皮的酥和急热下骨肉分离的劲儿。
好的清炸排骨一定是色泽红亮、肉酥脱骨、外焦里嫩的,要能达到拎着骨头一抖,肉就得脱骨才是境界。而且清炸排骨是要撒炒熟的花椒面来提鲜增香的。花椒不要四川的麻椒,而是博山当地的红花椒,这花椒麻香更足更浓,晒干去籽干锅焙熟,擀粗粗的花椒面,一定不要过细。麻嗖嗖的花椒面配着炸的酥香的排骨,那滋味,真绝。
济南的清炸大肠也好。因为章丘有好葱,所以才有了这一味好的清炸大肠。《中华风俗志》载“葱以章丘为最肥美”,尤以一种叫“大梧桐”的品种为佳。这种葱能长到长及六尺,粗如儿臂,葱白胜玉,细嫩甜脆。
做清炸大肠要选一条好的猪肠,取靠近肠头一段,肠头太肥腻之处也不用。在用豆芽和姜丝滚开的水中汆煮过,抹干水分,在肠中塞一根章丘大葱,将大肠撑起圆滚滚的,用秋油一勺抹匀腌渍,入油锅,炸两遭,炸到外皮红澈,抽去大葱,斜刀切件摆盘。吃清炸大肠,要蘸“老虎酱”吃。老虎酱现在做的人少了,是用夏初的紫皮新蒜,剥皮捣泥,一比五的比例和黄酱或甜面酱拌匀,用香油封住,随吃随取,配炸食最是好。
不管是博山的清炸排骨还是济南的清炸大肠,炸得好的标准,除了好吃,就是吃完了盘子里不能见到油汪汪的油,不然不知道鲁菜妙处的人又会说鲁菜“油乎乎”了。这才是鲁菜的火候,这才是鲁菜的讲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