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在舌尖声声地叫着童年

知了猴在舌尖声声地叫着童年

夏到了。树荫里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我抬起头找寻,刺眼的阳光让我睁不开眼,有些头晕。这时,耳边似乎响起了一首罗大佑的《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这蝉声一下子让时光回到了三十多年前。那时,我五岁。

这歌声一下子让时光回到了一个小山村,村口有一棵老槐树,也有蝉在鸣叫。

树下,那个五岁的孩子和几个小伙伴拿一根竹竿,竿头绑着一个网子。他们笨拙地寻找着蝉的踪迹,然后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试图靠近,捕捉,蝉机敏地逃脱,不忘得意忘形地长声讥笑。

终究会有木讷落网的蝉,孩子和小伙伴们,撕掉翅膀,捡把柴火,烤得半生不熟就往嘴里塞,嘴边满是柴灰,顺手一抹脸就被画成了小花猫,却还是笑得嘻嘻哈哈的。很快乐。

到了傍晚,这个五岁的孩子就缠着姥姥到村口的树林去捉刚刚脱壳的蝉,这个地方叫知了猴。趁着夜幕降临,知了猴急急地爬出土穴,为了在地下蛰伏数年后,褪掉最后一次皮,赶在天亮前放声歌唱。这个孩子没有手电筒,所以也要赶在天黑透前多抓一些。知了猴和孩子都在和时间赛跑。

天黑透了,姥姥还在摸着黑在树上继续摸着知了猴。孩子看着漆黑的树林,想起姥姥讲的鬼故事,哇的一声,哭了。

姥姥带着哭闹的孩子回到了家,把知了猴用开水烫了,捞起,在筛子上晾干,舍不得用油,就用锅一点点干煸。那个孩子就扒着灶边,咽着口水,眼巴巴地等着。知了猴终于熟了,姥姥撒上盐,一个一个塞进孩子的嘴里,孩子吃得很香,姥姥摇着蒲扇,笑了。

三十多年后,孩子成了一个大人。这个夏天,他在听到蝉叫的时候,抬起头找寻,刺眼的阳光让他睁不开眼。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知了声声呼唤着的童年……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