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古清生老师,与我亦师亦友,当年我们曾一起去拍过美食纪录片《搜鲜记》。他来过淄博也吃过博山烩菜,还专门写过:“博山烩菜在哲学上是存在其宽容与大度的。博山烩菜是一道汤菜,关于汤菜,它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举凡高贵大雅与低贱流俗烩于一锅,融合的是一个混沌意味十足的汤境,在各自包容的前提下,共同打造出一锅好汤。博山烩菜的意义,自是在审味之外,也有着一种普世真理,便是无论多么的高贵与卑微,在汤的世界里,皆有其发散个体特性的机宜。所以言汤,不必独尊燕窝鱼翅者,以博山之法以烩之,是为大同世界也。”

写得真好博山烩菜,本是当地百姓为解决人多菜少或冬季吃菜难而制作的一种“大锅菜”,几乎所有蔬菜都可入烩,这便是民间早期的大锅烩菜意趣。

小时候,过年就是一场藏在味蕾中的思念。用味道牵连着情感,一年一年,又一年。现在,经济生活倒是比以前好了,可年味儿和人情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的时候,备年货做年菜的越来越少,年也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就连一碗象征着团圆的大杂烩烩菜也越来越没有了滋味。

但我永远记得,那些年的春节,家里来了好多亲戚,大家团坐在一桌,有说有笑的。炉火正旺,屋子里很温暖,桌子上摆着酥锅、春卷、藕合、苤蓝丝等一些凉菜。大人们喝着酒聊着家常,炉子上炖着一锅松肉、白菜、豆腐页子、丸子的烩菜,锅敞着盖儿,那热气腾腾和香气就氤氲在屋子里。我们这些孩子,在眼巴巴地等着那碗香喷喷的烩菜,上桌。

多么温暖啊,这一碗博山烩菜中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