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清晨的方火烧和块豆腐
莱芜区口镇有一样吃食儿—方火烧和块豆腐,我很是喜欢。
山东是小麦的重要种植区,也因此造就了山东人对面食的天然热爱与独特情感。与其他地方爱吃面条的习惯不同,山东人还是爱吃馍馍、火烧和面饼类的多一些。我喜欢吃火烧,从一团面团到一只烧饼,就用一双手,经一炉火就脱胎换骨了。我喜欢这种魔术般的过程,看着一团面被揉捏,被碾展,被烘焙,慢慢地变得鼓胀,变得微黄;喜欢闻着面饼被一点点烘烤的香,喜欢一口咬下那酥脆的感觉。
山东各地的火烧和面饼我还真吃过不少,博山肉烧饼,潍坊肉火烧,莱州杠子头,周村薄烧饼,聊城呱哒……但这莱芜的方火烧有自己的特色。
吃到这个方火烧,是因为有一年清明,回老家博山祭扫,莱芜电台的美食主持人大嘴兄听说我回来了,特意赶到博山和我在高厨的城南食府痛饮叙旧,酒后又劫持我赶到莱芜又喝了个昏天黑地。第二天一早,大嘴兄说要带我到莱芜口镇吃方火烧和块豆腐,说这是莱芜人非常喜欢和特色的吃食。于是,欣然前往。
店不甚大,红底黄字的招牌倒很醒目,一副对联写得好,上联“方圆火烧连众客,下联“热浆豆腐暖心肠”。店门口有两口大铁锅,咕嘟咕嘟地煮着切成大块的浆水豆腐,豆香在空中肆意诱惑着味蕾。
大嘴兄去卤菜间要了些卤肉和一盘黄瓜拌油条,我们每人要了几个方火烧和一块块豆腐。片刻,一筐刚出炉的口镇方火烧便端了上来。接着,一个大姐从门口的大锅里捞出几块热气腾腾的块豆腐盛在盘中端来,又给每人舀上一碗热乎乎的酸浆豆浆端了上来。
这方火烧的模样,方方正正的,很是周正,表皮烤得金黄雪白杂间,上面还烙着一个钱印模样上书“正宗”二字。火烧圆鼓鼓的,倒像弥勒的大肚儿,热乎乎地散发着诱人的麦香。这块豆腐也好。一般的豆腐都是用石膏或者盐卤来点卤凝结的,博山以及莱芜一带却用酸浆来点卤。所谓酸浆,就像做馒头剩下的“面引子”,是做豆腐剩下的浆水。浆水发酵后再作为下一次点豆腐用的“卤引子”。这酸浆做出的豆腐紧实香韧,只有这样的豆腐,才能不管如何烹饪,不塌不散,最有豆香呢。
桌上有两桶酱,一桶碧绿清香是韭菜酱,一桶褐红色是辣椒咸酱。按个人喜好,在白豆腐上或浇韭花酱,或添辣酱。一口金黄的方火烧咬下,面香顿时在口腔弥漫,皮烤得酥脆,而瓤软香。这时,再来一口滑嫩白皙、浇了酱的热豆腐,最后喝一口酸浆豆浆,通彻!昨晚的酒意早已远去,暖胃暖心,实在好。
前几日,大嘴兄约我再去莱芜吃吃,突然,就想起这个方火烧和块豆腐,又馋了。嗯,得再去一趟了。不过,不喝酒了,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