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道爆炒腰花的自我修养

论一道爆炒腰花的自我修养

我爱吃下水做的菜,最喜欢的是腰花,要是做得好的话,脆嫩鲜美,不由得不爱。

吃过不少腰花入馔的菜,我喜欢的有几道。在自贡一家叫桥头三嫩的小店儿吃过一次火爆腰花,脆嫩火辣,很是喜欢。还有一次是在贵阳,吃了一道宫保腰花,和川味的宫保做法略有不同,用的是糊辣椒爆炒的,也是不错。还有水煮腰花,炝拌腰花,汆腰花……都很喜欢。在眉山一家小馆子吃过一道肝腰合炒最是难忘:鲜肝切薄薄的柳叶片,鲜腰子打了凤尾花刀,用泡辣椒、泡姜、豆瓣酱,热油旺火快炒,猪肝嫩滑,腰花爽脆,香辣鲜美,配着三碗米饭吃了个酣畅淋漓。

而鲁菜里的爆炒腰花,才是我的最爱。因为生于斯长于斯,口味这事儿,还是家乡胃还得家乡味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个没办法的事儿。

说起爆炒腰花的渊源,曾经在明代高濂撰写的一本《饮馔服食笺》中,见到有一味“炒腰子”的做法,文曰:“将猪腰子切开,剔去白膜筋丝,背面刀界花儿。落滚水微焯,漉起,入油锅一炒,加小料葱花、芫荽、蒜片、椒、姜、酱汁、酒、醋,一烹即起。”单看这描述,和如今鲁菜的爆炒腰花就很是相似了。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儿,爆炒腰花这菜有些年头了。

爆炒腰花好吃,可是想要做好,可不易。猪腰子是极嫩之物,很是考验一个厨师的功夫和火候,过生则血腥,过熟而老硬,所以不易做。

这选猪腰子就要有讲究,新鲜自不必说,个儿要匀称,腰身要柔嫩,色红微赤,颗粒细腻,泛着一层油润光泽的才是一个好腰子。

爆炒腰花,关键在于一个“爆”字。腰子清洗干净,用冷水拔去残血后,要剞花刀,爆的时候才能受热快且均匀,花刀剞得好,这菜才能爆得好,才能形美味鲜。所以这剞花刀呀,讲究更多,多见的是剞麦穗花刀或者荔枝花刀。我吃过的还是剞麦穗花刀的最多,爆炒出来像个大麦穗一样饱满热情。

挥利刃,横刀,先自腰子中部横剖开,分为两半,然后片去白硬的腰骚筋膜;再斜刀,以四十五度角切入腰片,刀入腰片四分之三深处,不可切断,提刀,间隔豆粒儿宽窄再斜刀,以四十五度角切入,这样一刀接一刀,斜刀片完;刀刃调转九十度,改为直刀竖切,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刀口要均匀,二是要在断与不断之间,剞完一片,间隔寸许,切断成块。这麦穗花刀就算剞好了。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功夫,不在案板上磨炼上几年,是做不到如同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的。

济南的爆炒腰花的做法,我见过不少,还是比较喜欢崔义清老爷子编著的那本《鲁菜》里的老谱子。将腰子剞好麦穗花刀后,淋一勺葱椒绍酒去骚腥,极少的一点盐入底味,加水淀粉拌匀上浆。南荠和冬笋切片,木耳撕小朵,菜心切段,都用沸水汆过。青蒜切段,葱姜蒜切末。再用酱油、料酒、清汤和水淀粉对一个碗芡。醋并没有对在汁芡中,是炝锅时烹醋。

然后起火上灶,热锅入油,烧至七八成热,将浆好的腰花倒入油中,用铁筷子拨散,迅速捞出,一“促”而出,滑油而过,锅内再留底油,起猛火,葱姜蒜米炝锅,烹入陈醋,醋香激发,酸香四溢,接着放入滑油过的腰花和配料,兜炒,迅速倒入对好的芡汁儿,颠翻均匀,淋花椒油,出锅。一道炒腰花,得了。

看这菜谱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道菜极讲究火候。有句话叫“食在中国,火在山东”,讲的就是这火候问题。既然是爆炒,所以烹饪这腰花,火要猛,速度要快,如此腰花才会脆嫩。若是爆炒失当,腰花太生则腥,过老则柴,以刚断生为妙。片成麦穗状,不仅美观而且入味均匀,汁芡太薄则无味,过厚则油腻,汁芡也要酸咸适中方可,看上去要明油亮芡,吃起来不仅味道宽厚,滑润不腻,而且醇香馥郁。吃起来有蒜苗的清香又有笋片的清爽,醋香椒香若隐若现,加上又脆又嫩微带骚香的腰花,吃到嘴里清香满口,余味绕舌。这,才是一道好的鲁菜的爆炒腰花呀!

这也算是一道爆炒腰花的“自我修养”了。

除了济南,博山和潍坊一带菜馆也常做爆炒腰花这道菜,虽然原料工艺略有不同,但是味道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相近。这三地的爆炒腰花我都吃过,也问过当地的一些师傅,做法还是有些区别的。

博山地区水质硬,饮食多以酸来中和,所以菜肴酸味也重。所以,博山爆炒腰花用醋重,更味酸咸重些,和济南酸中微咸有些微妙的变化。潍坊的和博山的味道倒很是相似。济南爆炒腰花的配菜一般为笋片、玉兰片,而博山则更平民家常一些。我曾经在博山吃过一次以腊八蒜入馔的爆炒腰花,蒜香酸香相得益彰,很是好吃。还有一次,在济南吃过一道用菌菇剞麦穗花刀,然后用作爆炒腰花的芡汁儿做的一道素炒腰花,也脆嫩酥美,竟不亚于真的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