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油

秋油

袁枚《随园食单》多次提到“秋油”,且多和酒一起使用。例如,治鲟鱼“切片油炮,加酒、秋油滚三十次”,烧黄鱼“下酒、秋油”,烧猪蹄“加酒、秋油煨之”,干锅蒸肉“加甜酒、秋油”,烧鹿筋“加秋油、酒,微纤收汤”……

清人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这样解释“秋油”的来历:“篘(音chóu,意为滤酒的竹器或过滤)油则豆酱为宜,日晒三伏,晴则夜露,深秋第一篘者胜,名秋油,即母油。调和食物,荤素皆宜。”所以,秋油通俗来说就是头抽的酿造酱油。

传统酱油是由大豆、酵曲和盐酿制的,春天制曲,夏天晒制,秋季出油,冬季储存。酱缸的第一抽,称头抽,颜色艳,味最鲜美。秋天霜降后打开新缸,汲取头抽,故称秋油。

我特别佩服古人的造词,“秋油”二字,透着季节的沉淀,带着岁月的痕迹,字面清雅秀丽,意境隽永悠长。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

这才是文化和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