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和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状态国家的经济特征
依据处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归纳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经济特征,特别是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状况国家的经济特征。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经济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例如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水平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低下、基础设施和资本积累状况较差、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科技进步能力和研发能力低下等。但是这些特征本身就是收入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低的直接原因或者结果。从深入探讨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角度来看,有两个表现为数量比例关系的特征可以将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的发达国家直接区别开来:
(1)中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其产出结构表现为农业国或者正在工业化国家的特征,即农业产出的比重较高、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也较高。中高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其农业产出的比重可能已经下降到10%以下,但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依旧较高,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一般在20%以上。或者简单地说,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一般没有完成工业化进程,即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完全转移。这是中等收入国家的一个典型特征。
得到这个判断的一般事实依据:高收入水平国家农业劳动力的比重都在10%以下,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一般都在20%以上。这一事实也表明:对于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农业劳动力由20%下降到10%或以下所需要的时间十分短暂,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因此,在统计年鉴中很难查到一个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处于10%~20%之间。马来西亚是其中的一个,查阅近年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变化状况,可以发现马来西亚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中等收入水平国家劳动人群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查阅统计年鉴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在劳动人群的教育程度这一指标上有典型差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劳动人群受过大学教育程度的比例一般都在5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劳动人群受过大学教育程度的比例一般都在30%以下。与之相关的统计数据:大多数发达国家大学毛入学率在50%以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大学毛入学率都在20%以下,只有少数正在跨越和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大学毛入学率在40%以上。2012年,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等大学的毛入学率分别为80.3%、74.4%、37.2%。前面两个国家是刚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后一个国家是即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那么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典型特征:长期经济增长速度较低,或者无法持续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国家的经济一定会表现为以下特征:
①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没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家。因此,在其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中存在这么一个典型特征:即经济结构无法持续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非农产业和非农劳动力的比重无法持续上升并成为工业化的国家。一些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可能具有一定的工业化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经济总量的增长,但无法完成经济结构的转变,其人均国民总收入就无法达到高收入水平。
②无法维持长期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原因必定是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无法持续下去。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能够达到中等收入水平,表明其过去存在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但达到中等水平之后,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却无法持续,例如主要依赖投资高速增长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最终必定因为投资增长率下降而使得经济增长速度回落至较低的水平。
③教育水平无法持续提高,研发水平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所有的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产业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显著差距,这不仅仅是中等收入水平国家的典型经济特征,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一差距无法得到改善,这一特征就会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很可能还表现出其他典型的社会特征,如收入分配状况中存在收入差距悬殊现象,甚至由此引发社会动乱等,在这里我们不展开对社会原因及其特征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