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经验
在20世纪,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典型国家,至少应该包括美国、日本和韩国。美国是20世纪科学技术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的大国;日本是二战之后重新崛起的以先进科学技术驱动经济发展成功的国家;韩国则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持续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通过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成功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中一个典型的国家。总结发达国家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差距,有助于揭示中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美国
美国通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功,不仅表现在20世纪传统的制造业领域,更重要的在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经济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国在1991—2000年间形成了长达117个月的高增长、高就业、低通涨的经济状态,经济增长率平均4%左右,失业率逐步下降(失业率5%以内,通货膨胀率3%以内),并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代表新的经济-技术-制度体系。
从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通过引进人才与技术,培育自己的人才,并且发展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使得20世纪初的美国成为世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在众多的新产品新技术是通过美国人的创新精神研发出来的。例如航空技术、照相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现代照明技术等。美国实业中的创新不仅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一流技术水平的国家,而且也改变了整个世界。这种技术创新能力一直延续到现在。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建立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学科研体系,成为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这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新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在新技术发展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这些新的技术发展构成美国新经济的基础。
一般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成功建立在里根新政的基础上。在里根总统当政的时候,推行了以减税、放松规制为特征的制度改革,推行以加速折旧、增加政府对企业研发投资补贴为手段刺激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并对相应的金融体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刺激了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产业高速发展。在美国新经济时代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高达2%~3%,大大超过1973—1975年的1.4%水平。经过新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调整,美国传统产业普遍衰落的同时,在新兴技术支撑下高科技产业重新取得了世界领先的优势。
我们应该认识到,美国新经济时代的成功,不仅仅在于里根新政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第一,现代高技术产业建立在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上,二战之后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学机构、师资水平、学生素质,产生了众多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这些技术人才和科研成果是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二,美国社会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也是支撑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美国社会脱颖而出,这与美国社会的传统冒险精神有关,与美国人崇尚创新创业的社会价值取向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提升这个世界的发展水平是美国人重要的价值取向,这是美国新经济得以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灵活的企业制度也为美国的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了便利的社会条件。第三,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放松规制形成了能够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市场和投资体制,这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应用的速度。
由此,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认识:美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即具有高素质的科学技术水平的人才、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适宜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条件包括金融市场、社会法律制度等。
2.日本
日本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家经济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挫折,但二战时的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国民的教育水平也比较高。与美国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存在一定差别的日本,其经济体制中政府与财团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政府通过政策来直接干预经济,是日本的传统。
经过20世纪50年代恢复性的发展,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采取技术立国的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政策来指导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动力。日本的技术创新战略及政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在船舶制造、汽车设计与制造、家用电器、精密机床等制造业取得了国际竞争力。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到一流发达国家的行列。
日本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技术创新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效率。日本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吸收和改进进口技术,通过多种形式的“逆向工程”来加速技术创新和进步。第二,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提倡全员参与。管理者、工程师和工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和水平信息交流,提高了技术创新和进步的效率和速度。第三,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综合考虑来进行产品计划和工艺设计,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生产率和质量水平。这一不断改进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方式,使得日本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达到极高的水平。
日本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成功得益于产业政策,当年日本在选择主导产业的发展上就明确以技术创新的潜力、市场需求的弹性等原则来选择主导产业,其中技术创新的潜力保证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空间。日本的一些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生产体系”,这是日本汽车产品能够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基础。
虽然日本在传统的制造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成就,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表现为停滞或缓慢增长。在新经济时代,日本在新的高新技术产业中没有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值得注意的。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日本企业基本上没有取得竞争优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创新方法的角度来看,逆向工程的方法并不适应于信息产业、生物产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日本的企业体制有所谓终身雇用制的特点,不利于基于新技术诞生新的企业。新技术产业所要求的更高的科学研究水平也是当前日本所不具备的,例如现代制药。
总结日本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制定了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并通过有力的手段使之有效执行,二是企业形成了有效的技术创新方法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三是社会法律制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技术创新创造了较好的社会条件。
3.韩国
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典型意义。二战之后韩国还是一个十分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但能够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之后,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一定的地位,这几乎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典型案例。
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快速持续的转移,借助于外部的资源和技术取得了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地位。至20世纪末就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基本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但韩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曾经遭受东南亚经济危机影响,一度陷于危机之中。但危机之后的韩国经济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21世纪韩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国高新技术企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说明韩国在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以及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成功。
从国家层面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危机之后韩国开始推进一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中最成功的典型是信息产业。政府将研发经费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提高至5%的水平,一方面大力资助基础研究,鼓励在国内外设立研究机构和国外学者的参与,提高本国人才的待遇;另一方面,政府不仅资助企业的开发性研究,而且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企业的研发,鼓励技术成果的转让,特别是在需要长期投资的技术开发领域提供国有资本的资助。
从企业层面上来看,韩国三星公司是个典型代表。目前,三星公司在信息产业领域具有领先的地位,三星公司半导体产业的收入水平已经使之成为该产业全球第一大厂商。此外,三星公司在显示技术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三星公司对计算机储存芯片的研发过程来看,其特点是经过长时间的追赶、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研发过程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在产业遇到危机和困难时,竞争对手因为经济原因减少甚至放弃研发投入的时候,三星公司在国家的资助下反而加大研发投资,从而使其技术水平最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作为人口规模并不很大的国家,韩国能够主要借助于外部的资源和条件,加上自身的努力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变进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且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一定竞争地位,这一过程是比较成功的。由此所获得的经验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韩国的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想要在技术创新领域与发达国家相竞争,在技术学习和人才培养上要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第二,国家应该在资本投入上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第三,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韩国现在有几乎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学毛入学率,这说明人才的培养、文化水平的提高是韩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础。第四,韩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顺利转移,也极大提高了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