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技术创新的决策目标是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基础
在评价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创新状况的基础上,我们从提升技术创新的研发效率、提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角度,特别是从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对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做出初步的探讨。国家技术创新战略问题的理论研究是比较复杂的,似乎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从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来看,有一些典型成功的案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里根新政及其以后美国政府颁布的一些经济政策和科技政策,具有典型的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提升经济增长速度的作用,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应该可以形成有一定逻辑的相关理论。
1.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一个国家需要技术创新战略,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技术创新和进步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技术创新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和高度,取决于其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以及技术积累的程度。选择正确的技术进步的路线、采取有力的提升技术创新速度的相关政策,可以大大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因此,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就成为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前提。之所以需要一种国家战略来提升技术创新的速度,是因为技术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和障碍,需要可持续的财政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够使一些科技创新和进步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来推进。国家战略代表国家的远期目标,国家的支持政策应当与其战略目标一致。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需要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世界经济发展过程的技术进步状况、潜在的技术进步方向及其相关的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来对技术创新的目标方向做出判断,并且为技术创新的动力寻找到有效的市场基础,即有效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既可能在政府的推动下来进行,也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的经济反馈来提供技术创新的动力。只有当市场机制本身无法充分有效推动某一项技术创新和进步时,才需要政府的财政来提供支持。而政府的财政能力又依赖于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政府的有利条件在于不局限于某一单项技术是否能够在短期之内带来经济收入,而在于能够从整体上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并由此获得推进技术创新进步的财政能力。因此,政府在推进技术创新和进步时,可以避免单一技术失败的风险。当然,政府的财政能力还是依赖于整体的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
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国家技术创新战略目标的选择
中等收入阶段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应当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目标,也就是说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技术创新战略或许还可以以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会公平、社会福利为目标,但是这些目标都要置于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中等收入国家而言,没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克服中等收入障碍,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社会目标。因此,我们在这里只研究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目标的国家技术创新战略。
既然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手段,我们就可以在通过对技术创新的状况进行正确评价的基础上,来确定一个国家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的具体目标。
(1)从提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取决于技术创新产品所涉及的市场需求规模、市场需求弹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高的市场需求规模和市场需求弹性的产品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自己不能生产的即需要进口的规模庞大的高技术产品,例如对中国来说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大规模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芯片;具有潜在可替代进口资源优势的高技术及其产品,例如中国的大宗进口产品是石油,可替代石油的高技术就是新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电动汽车中电池技术等;具有很高的过程创新、具有降低生产成本空间的大类商品,例如农产品的生物技术;具有很高的质量改进空间的高技术产业产品,例如计算机产品、显示技术、通信技术等。
总之,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首先是取决于规模;其次是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空间。凡是高技术的进口产品既具有规模,也具有技术进步的空间,必然成为技术创新的目标。即便产品本身并不具有高技术含量,例如石油,但由于受本国资源条件的约束,无法充分满足需要而不得不进口时,并且资源价格因为垄断而存在暴利时,发展替代技术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从提升技术创新研发效率的角度来看,研发效率的提高无非是提高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比,当技术创新越具有通用性时,技术创新的产出规模越大。基于这种思路,以下类别的技术创新目标应该可以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研发效率。
①能够提升具体产品研发效率的公共基础技术,例如基因重组技术等。
②精密制造技术,例如数控机床的制造技术等。
③新材料技术,例如纳米材料技术、半导体显示材料技术等。
④关键设备制造技术,例如发动机制造技术等。
⑤产品质量的控制、检测技术,如精密检测设备技术等。
这里无法一一列出具体的技术创新的目标。总之,技术越具有基础性,则越具有适用性,可适应的范围就越广泛,这些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技术进步与驱动经济发展的程度更加明显。某些技术是决定其他产品制造技术的技术,例如数控机床,这样的技术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可以大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整体收益率,进而提高技术创新的研发与驱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