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进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是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早期模型。总结自从阿罗的干中学模型以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可以发现既有的研究在以下问题上有所发展:
1.关于技术创新和进步如何提高要素生产率水平的研究
阿罗的干中学模型假设随着时间的延续,技术水平随之提高,由此带来了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此来解释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品种类模型、质量改进模型则分别将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结为产品种类的增加和产品质量的改进。整体上来说,技术创新和进步对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或产出弹性。例如,AK模型将技术进步的结果归结为广义资本K的增加。由于技术进步,广义资本K的产出弹性始终保持为1的水平、边际生产率始终保持为A的水平。产品种类模型通过引入产品种类增加的条件,使得资本的产出弹性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增加。质量改进模型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来对抗资本数量增加所带来的边际生产率递减的作用。
(2)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过程中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或产出弹性。例如将人力资本增加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归结为有效劳动力的增加,这实质上提高了劳动的产出弹性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阿罗的干中学模型亦是设定随着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经验的积累,劳动效率随之提高。
(3)技术进步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可以将技术进步归结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认为技术进步可以同时提高资本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上述经济增长模型研究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时,其基本逻辑是技术进步提高了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水平或产出弹性,使得要素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进而使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的水平且人均产出水平可以持续提高。当然,技术创新本身一般也来源于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效率则取决于研发投资的效率,研发投资是如何影响和决定技术创新的也有相关的研究。
2.技术创新和进步条件下稳态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技术创新和进步条件下,需要解决稳态时宏观经济增长问题,在引入技术创新与进步之后,AK模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产品种类模型、质量改进模型均能够得到稳态均衡增长条件下人均产出水平可持续增长的结果。
技术创新条件下的稳态经济增长一般存在着均衡不变的最优资本积累率。之所以存在不变的最优资本积累率,原因还在于技术创新的投资最终也存在着边际效率递减的现象,否则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投资的比例,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提高,这是不符合现实的。
3.关于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
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也形成了一些理论模型,例如市场需求拉动模型,考虑科学发展、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型,如链环-回路模型,以及综合考虑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企业技术积累和创新战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等方面因素的网络化模型。这些研究的共同课题是研究影响和决定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研究,人们也发现了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创新就表现为群集现象,单一产品技术的创新是无法形成工业革命的,必须有众多的相互关联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形成工业革命。因此,人们意识到技术创新之间应该存在着相互联系,即在同一个时期内出现的技术创新具备相同的环境因素,才有可能形成技术创新群。不断发展的技术创新也使人们认识到技术创新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即技术创新的方向依赖于过去技术创新所走过的道路和所积累的技术知识。
一些研究涉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经济效应,例如注意到了技术创新的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大小取决于技术创新者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大小,也取决于经济制度是否给予创新者足够的产权制度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