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结论与展望
决定一个国家富裕或贫穷的关键指标是由技术水平决定的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状况,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持续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提高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
从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的角度可以发现:研发投资比重、投资形成技术创新成果的效率、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状态。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就是处于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不足以克服技术进步的障碍。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缺乏技术创新和进步,经济增长单纯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驱动经济发展效率下降且不可持续;二是模仿式技术创新方式约束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使得经济发展水平最终无法超越发达国家水平的下限;三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无法持续到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的程度。
通过研究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增长、劳动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发现:当资本的增长速度趋向于等于经济增长速度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将提升资本的增长速度,进而产生加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技术创新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发现技术创新将带来溢出加速现象。当技术创新提升经济增长速度进而提升研发投资规模时,则可以产生自加速现象。可持续技术创新的速度与初始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乘数、可以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存在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认识:第一,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技术创新和进步创造了条件。第二,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对利润的追求,在竞争条件下成功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充分必要条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企业能否克服风险和阈值障碍,这要求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三,政府通过评估技术创新的状况、制定技术创新的战略和规划,并通过适当的政策手段加以实施来促进技术创新,由此形成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政府,则可以极大提升全社会的技术创新动力。
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尽管一个时期中国资本积累速度提高使得资本积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目前这一动力在降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劳动因素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有效劳动力增长。如果以目前5%~6%的增长速度来测算,中国经济将在2025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为了加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动力与效率,使得中国经济未来能够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通过教育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研发投资的比重和效率、提升资本配置的效率,特别是克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促进有效劳动力增长。
展望未来,如果我们能够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社会储蓄率高、市场规模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所具有的优势,通过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施。在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加速机制的作用下,未来中国经济不仅能够迅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逐步赶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