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组织和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现代意义上企业的产生,即企业作为生产者其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不同于工业革命之前的生产单位——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目标是追求收入的最大化。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经济利润是排出了所有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特别是劳动的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因此,在竞争条件下,能够获得经济利润的企业一定是技术水平较高、更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不能够支付要素的机会成本并获得经济利润的企业或生产者,将在竞争的过程中被淘汰。因此可以说,企业是一个有高效率的、能够产生经济利润的生产性的组织。
具有高效率能够产生经济利润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技术比较先进的企业,那么企业的技术取决于什么因素?来源于何方?早期的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是因为某些劳动者拥有自己创立的某项技术,或者资本拥有者通过购买他人的先进技术来创立企业,直到现在某些企业的产生也走这样的路径。但技术本身是怎么产生的?早期的新技术可能来源于一些个体发明者或者发明者的合作,他们创新技术之后,或者将新的技术作为产品进行出售或者自己创立企业,独立发明人或合作机构是早期新技术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技术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发明新技术的成本越来越高,作为个人的独立发明者越来越少。
20世纪以来,新兴技术主要产生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者是国家资助的专业研究机构。国家资助的大学不仅从事科学研究,也从事基础技术的研究。某些基础技术可以转变为应用技术,这成为了企业新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来源。一般国家资助的技术研究转变为商业应用时会组成新的企业或者转让给其他企业,并且进一步的研究一般都在企业中进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企业不仅是一个有效率的生产性组织,而且应该是一个可以进行持续技术创新的组织。
企业必须成为一个具有持续技术创新的组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导致的淘汰机制。如果某一个企业曾经拥有某项新的技术能够组织起有效率的生产并获得利润,但是如果这个企业的技术不能够进步,其他企业会通过技术的改进使这个企业失去竞争力,因此,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有效率的生产性企业,一定是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的企业。
那么,作为技术创新组织的企业,怎样才能够具有技术创新的能力和动力?通过对发达国家企业制度和技术创新进步的状况的归纳,我们可以发现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应该尽可能满足以下条件:
1.自由企业制度有利于使企业形成进行技术创新的资源条件
市场经济体制是以自由企业制度为基础的。所谓自由企业制度是指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企业能够自由地集聚生产要素和配置资源、选择企业的专业化方向即生产什么、独立对技术创新或技术进步做决策。为了技术创新和进步,企业必须拥有进行技术创新研发的资源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条件。每一个具体的企业,对其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有更充分的了解,因此,需要赋予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独立自主的决策权。
从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创新过程来看,拥有创新能力的自主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这一事实表明自由企业制度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
不同国别的企业制度也存在差异,特别是用工制度的差异,这也会对技术创新和进步产生影响。
美国企业制度是典型的自由雇用制度,在法律约束下,企业可以相对自由地雇用或者解雇员工。但是日本企业制度已经形成了习惯法:即终身雇用制和年功序列制,这使得企业不能够或者很难解雇已有的老员工。
在自由雇用制度下,企业技术创新和进步根本不受制于是否裁员的限制,技术进步的方向选择也不完全受制于员工的人力资本状况。因此,美国经济在技术创新方面呈现出更多的新产品创新,因为创立新企业、老企业创立新产品都需要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由于受终身雇用制度的影响,日本企业的新产品创新相对较少,更多地表现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过程创新。虽然日本企业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在一些新的产品领域取得竞争优势,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新技术产品的竞争过程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应该与日本企业的雇用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2.形成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组织架构、激励机制,克服技术创新的效率阈值障碍
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不同于生产过程,一般的生产过程是可重复、可以进行有效监督的,但技术创新的研发过程是不可重复的,也很难进行直接的定量监督。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过程研发效率,使企业能够克服研发的效率障碍,是每一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成功企业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方式或者手段。例如实行事业部制以加强技术创新项目人员的责任心,对成功的技术创新进行奖励,包括奖金或股权激励等。
由于技术创新过程的管理往往与技术创新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技术本身的特点存在密切的关系,成功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的组织管理者会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或方式,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或标准。但是,成功的技术创新企业一定能够通过有效的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的效率并克服技术创新的效率阈值障碍。
3.形成有利于克服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资本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获得足够的技术创新资本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一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企业其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规模可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对于已经通过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优秀企业来说,持续的技术创新投资规模可以通过既有的盈利能力来保证。
需要解决大规模技术创新投资来源的新创企业可能面临比较大的障碍。一些新创企业可能因某项技术开发而产生,除需要对有风险的、不确定的技术创新领域进行大量研发投入之外,还需要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性资本投入,怎样解决新创企业的研发投资和生产性投资资金的来源?这是有效市场体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社会融资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研发投资和生产性规模投资的资金来源问题。例如风投机制可以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研发投资、通过证券市场公开募集资金可以解决生产性投资资金问题。
4.形成专业化分工最大限度提高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率,克服技术创新的规模阈值障碍,并充分利用规模化的市场需求来扩大技术创新获取利润的能力
具有自主独立决策能力的企业,首先需要对专业化生产的分工做出决策。企业因其资源条件不同,特别是技术条件不同,只会选择一种或者少数几种产品进行研发和生产,企业的这种自组织行为会形成社会化分工程度很高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经济格局。这一社会分工的市场格局不仅仅使得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能够尽可能达到最大化,即集中研究尽可能少的技术可以使其研发投资的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而且使得市场的需求规模达到最大化。这可以降低技术创新的效率阈值和研发投资的规模阈值,可以使得既有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所能够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因市场规模达到最大化而达到盈利能力的最大化。
在经济上长期能够取得成功的企业一般都具有持续创新能力,有较高技术创新效率。由于产品特性不同、产品的技术特性不同、生产的组织方式不同,不同的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形成自己的管理方式,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因此,可以认为上述条件只是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的条件。一些著名技术创新成功的企业,可能会形成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