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技术创新潜力的指标
1.质量相同的商品其相对价格水平是反映其技术创新潜力的指标
所谓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是指一定数量商品的价格相对于一定数量劳动收入的倍数。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越低,劳动生产率水平越高。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这一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进而为这一商品的技术进步提供方向。
取某一计量单位商品的价格,除以某一计量单位的劳动收入水平,我们就可以得到某一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如以目前中国粮食为例,1吨粮食价格(大米零售价格)约为5 000元,劳动收入水平设定为年收入50 000元,则粮食的相对价格水平为0.1倍年劳动收入。30年前1吨粮食价格约为300元,劳动收入约为年收入600元,粮食的相对价格水平为0.5倍年劳动收入。中国粮食相对价格的变化,反映了30年来粮食价格相对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程度。将中国粮食相对价格与美国粮食相对价格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农业生产和流通的劳动生产率与美国存在巨大差距。因为美国大米经汇率折算为人民币的价格与中国国内的价格基本相当,但美国劳动收入水平是中国的10倍左右,因此,中国粮食的相对价格是美国的10倍左右。这说明决定中国粮食生产与流通中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水平仅仅是美国的十分之一,中国粮食生产有着巨大的技术进步空间。
2.质量不相同的商品如果由不同国家生产,则其绝对价格水平差距是反映质量改进潜力的指标
性能基本相同,但质量不同的商品,例如汽车,如果一辆汽车在中国的相对价格是劳动者平均年薪的2倍,具有相近性能的汽车在德国的相对价格也是其劳动者平均年薪的2倍,这说明这种汽车的生产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实物劳动生产率相同。但如果德国生产的这种汽车价格经过汇率折算之后是中国品牌汽车价格的1.5倍,那么这一价格差距反映的是产品质量的差距,这一绝对价格差距也正反映了落后国家产品质量改进潜力的大小。
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标示着存在巨大的质量技术水平差距,即一种技术产品只能由某一发达国家生产,其他国家无法生产出在性能上能够与之相近的产品,这表明在这种技术产品上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技术优势。
因此,我们可以以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与绝对价格水平状况,来判定其技术创新的潜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