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经济中技术创新与进步的主要因素
前面我们通过计量测量1978—2019年间,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约为4.5%,占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比重大概是43%。由于我们是引入了时间变量来测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因此,这一增长率代表了全部导致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所带来的结果。如果引入具体导致技术进步的变量,我们总是不能够找到所有的变量,只能够关注最主要的变量。并且有些导致技术进步的变量,无法直接进行度量,例如制度的创新和变革、管理创新、公共基础设施的变化等。如果我们将直接导致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因素,虽然也会通过检验,但是会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下面我们从教育投资和研发投资这两个促进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角度来建立计量模型,检验以上判断。
通过对1978—2018年期间数据的处理,将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教育水平的增长速度、研发投资的增长速度,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通过计量可以建立下面的模型:
![]()
这一模型中各系数均显著,其中,ln k t、ln edu t及常数项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dln rd t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且R2=0.996。
模型中,y t为有效劳动力的人均产出;k t为有效劳动力的人均资本存量;edu t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计算公式为edu t=(文盲或半文盲人数×0+小学人数×6+初中人数×9+高中人数×12+大专人数×15+本科人数×16+研究生人数×18.5)/总人数;rd t为科技资本存量,计算公式为rd t=rd t-1×
。其中δt即折旧率取8%,rd t-1定为王小鲁(2009)的344.61亿元,I t为当年研发投入,1995年及之后的数据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来表示,1995年之前的数据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来表示,P t用GDP平减指数来表示。其中dln rd是ln rd的一阶差分,这是由于我国科技资本存量较小,不足以显著影响经济增长,只有当其加速增长时才显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表10是中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以及科技资本存量的加速增长状况:
表10 中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科技资本存量的增长状况(1978—2018年)

续表1

续表2

依据前面的计量结果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平均增长速度以及科技资本存量加速增长状况,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
第一,1978—2018年,中国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总体上比较显著,但是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速度有逐步下降的趋势,此因素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在逐步下降。
值得肯定的是,1998年以来中国大学扩招极大地提高了大学毛入学率,这促使中国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保持了比较高的速度增长。但是大学扩招到目前毛入学率达到50%左右水平,通过提升大学毛入学率来提高中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增长速度比较困难,原因在于大学毛入学率已经比较高,并且受教育年限的绝对水平也比较高了,提升受教育年限的速度一定会减缓。
第二,由于科技资本存量规模比较小,远远小于物质资本的存量规模,因此,科技资本存量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不能够通过计量方法的检验。虽然科技资本存量的加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有积极作用,能够通过计量方法的检验,但是科技资本存量的加速增长速度比较低,并且相关的系数比较小,因此,整体来看1978—2018年科技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小。
第三,采用这一模型方法所得到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450,明显高于前面我们所得到的资本的产出弹性0.286,说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不仅仅是来源于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和科技资本存量的加速增长,而且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只不过在这个模型中通过提高资本的产出弹性,把它归结为资本增长的结果。
显然,中国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不仅是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研发投资的结果,还与其他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考虑到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得出以下的计量模型:

式中open t为对外开放程度,即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infra t为基础设施建设,用运输路线总长度来表示,包括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里程、定期航班航线里程和管道输油里程,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模型R2=0.998,除dln rd t项系数不显著外,ln infra t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他各项系数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比较一下这个模型与上一个模型,我们可以发现,增加对外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提高要素生产力水平的因素之后,将导致过去考虑的因素的产出弹性下降,例如资本的产出弹性下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程度下降、研发投资加速增长的影响程度下降。由此,我们应该进一步认识到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进步和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我们很难准确定量估计每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计量模型仅能够发现哪些因素是影响技术创新和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已。
如果对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决定因素的变化过程做出简要的归纳,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持续不断地对外开放,促进了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中国的资本积累率逐步提高过程,直到21世纪10年代初期,资本积累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劳动力数量的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带来的有效劳动力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大学扩招之后,提高速度的增加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科技投入规模相对较小,直到近10年其规模才相对较大,科技投入规模的加速增长以及相对规模的扩大,也成为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他的因素,例如基础设施的完善等也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