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结论
第一,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带来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随着中国资本积累速度逐步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减缓,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不足,导致了近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即便如此,按照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中国也将在2025年左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第二,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动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教育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学毛入学率的提高所带来的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全社会劳动力的配置效率;研发投资规模的加速增长;等等。
第三,目前中国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大学毛入学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导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劳动力中受过大学教育的比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中国研发投资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2019年为2.1%)与发达国家(4%~6%)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科研成果的质量水平(论文或专利)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约为3%的水平,低于一些发达国家高速经济增长时4%的水平。
第四,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在技术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具有的优势:人口众多的市场规模优势有利于提升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资本积累率高、劳动参与率高、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本积累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进步,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第五,以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手段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对策目标:提升研发投资比例、提高研发投资效率、提高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主要对策包括:制定国家技术创新战略和规划、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提升劳动力素质对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策等四个方面。通过制定技术创新的国家战略,培养相应的技术创新人才,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并形成有效的资本投入机制,是提高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同时,逐步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升中国资本市场效率,是提高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效率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