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的加速效应
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过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使得第二、三产业的有效劳动力持续增长,有效劳动力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效劳动力的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因此,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时,我们需要采用有效劳动力(包含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第一产业中与产出比重一致的劳动力)的增长作为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综合考虑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作用,以及这三个主要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其中由A t体现的技术水平是有效劳动力和资本的全要素生产率,
为技术进步率或技术进步速度;K t、L t分别代表t时期资本和有效劳动力的投入;α和β分别是资本和有效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一般有α+β=1。
对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取对数后对时间求导,则有:

1.当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与资本积累速度不存在相互关系时
根据前面的研究,在长期稳态均衡增长中,资本的增长速度与产出的增长速度是相同的,即有:

将其代入公式(2.1)可得:

由这一结果可知,技术进步的速度
和有效劳动力增长推动的经济增长速度
共同决定了最终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都具有加速效应,其加速的倍数为
倍。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劳动力的增长具有与技术进步相似的加速效应。
如果
且α+β=1,则有
,也就是说,即便不存在技术进步,单纯依靠有效劳动力的增长和资本积累也可以获得经济增长,这要求资本和劳动的投入具有规模经济不变的特征,即α+β=1,这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可能满足这一条件。值得注意的是,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等于资本积累的速度、也等于产出增长的速度时,既有的有效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劳动力人均收入水平很难增长,这种状况将难以持续。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导致的有效劳动力的增长,其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资本积累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这表明即便早期存在规模经济不变的特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增长必须超过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使得资本劳动比不断上升,才能够导致经济可持续增长。
如果
且α+β<1,则有
。因为α+β<1,有
,因此有: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劳动力增长将导致有效劳动力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下降,其平均收入水平下降。从微观机制和条件的角度来讲,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
根据以上讨论,只有在
的情况下,由技术进步和有效劳动力增长的推动经济增长,才有可能具有可持续性。即便如此,也需要满足有效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微观条件。考虑到这一条件,即
即:

由于1-α-β接近于0,这个条件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要存在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就可以导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当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依赖于并小于资本积累速度时
由于有效劳动力的增长必须以人均产出水平的提高为前提,即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应当小于产出的增长速度,而均衡稳态的经济增长中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资本积累速度,因此,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小于资本积累速度。
在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经济增长过程存在这样的关系:有效劳动力增长依赖于资本的增长,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受制于资本积累的速度,因为第二、三产业的有效劳动力和资本之间具有互补和相互依存的特性。根据这一情况,可以假设
,一般有:0<u<1,即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与资本积累的速度存在线性比例关系,资本积累的速度大于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在长期稳态平衡的条件下有效劳动力增长速度小于资本积累速度和产出增长速度,才能够导致有效劳动力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是长期增长需要满足的微观条件。
依据前面假设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

联立长期稳态均衡增长的条件:![]()
得:

由式(2.2)可知,当有效劳动力增长受制于资本积累速度时,长期稳态均衡增长时,经济增长速度完全取决于技术创新与进步的速度,并且具有加速效应,其加速的倍数为
倍。
技术进步的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加速作用其内在的机理:技术进步不仅直接提高了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进而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还提高了资本积累速度和有效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其加速效应具体体现是技术进步的速度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导致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
个百分点。例如,当资本的产出弹性为0.3,有效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7,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是资本积累速度的0.5倍时,技术进步的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为
倍。
显然,
。这表明,当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进步推动资本积累并带动有效劳动力增长,技术进步驱动经济发展的加速倍数大于基本不存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发达国家的加速倍数,由此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