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趋势及其特征
2003—2014年,中国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为2.7%。但是从2015年开始,中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开始减速,导致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逐步下降。2015年有效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为1.64%,2016年为0.827%,2017年为0.765%,2018年为0.856%。直到2019年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还有25.1%的水平。这说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有逐步降低的趋势。
1.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饱和趋势
通过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变化趋势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能存在饱和趋势,即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非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这个上升的速度最终会逐步减缓,并且会达到上升的极限,由此形成了饱和趋势。
作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张琴同学,其硕士论文中选取了全国1995—201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和非农业劳动力占比(x),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logistic方程拟合:
可得到全国数据的logistic方程为:

图7是基于全国数据的logistic曲线(引自张琴同学硕士论文《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说明我国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上升进入了逐步减缓的阶段,并存在饱和趋势。

图7 基于全国数据的logistic曲线拟合图
2.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回流特征
张琴同学在硕士论文中通过研究也发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可逆的特征,表现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有一定的概率会回到农业就业。
表8是近年中国就业结构的变化状况:
表8 我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
张琴同学利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求得了三大产业劳动力之间的转移及回流概率,以2012年为初始状态时,利用二次规划方法求解马尔科夫转移矩阵为:

对角线上的数值为第一、二、三产业劳动力保持其原有比重的概率,非对角线上的数值表示各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概率。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都有可能回流到第一产业。
根据马尔科夫链的遍历性性质,基于转移矩阵求出我国劳动力结构将达到的稳态分布。根据2012—2018年的转移概率得到的三大产业劳动力比重稳态值为(0.212 3、0.225 5、0.562 2)。
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后,存在着回流的趋势。这一回流的趋势将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的下降,并且将导致始终保有一定比例的农业劳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是基于现有统计数据做出的数据分析。由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具有兼业的特点,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实际比重可能比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要低。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分析的结果只能在趋势上是正确的,具体的转移概率以及相应的稳定值将因实际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而有所改变,特别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稳态值应该会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