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状况的指标
企业利润率水平、价格水平、技术创新投入强度是反映技术创新过程中资源配置状况重要指标,也是技术创新市场状况某一方面的评价指标。
(1)当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获得利润时,企业利润率水平高低是企业技术创新程度的度量指标。
企业通过创新投资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者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进而获得超过创新投资成本的净利润。净利润水平越高,企业创新投资的效率就越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利润率高低是企业技术创新程度的度量指标。
企业技术进步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不仅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而且与市场需求规模、市场竞争状况密切相关。技术创新投资有规模经济递增的特点,市场需求规模越大,技术创新投资收益率越高。但市场中企业之间竞争程度越大,单一企业的需求规模将随之缩小,并且市场价格水平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市场竞争将使企业技术创新的利润率水平与投资规模保持在有限的水平。
在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市场竞争状况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应当存在最优规模。从技术创新投资的最优配置条件来进行分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使利润最大化时,其创新投资的最优投资规模标准是企业技术创新的边际投资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2)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企业之间技术创新的竞争所形成的市场价格越接近社会福利最优时的市场价格,则技术创新的社会福利水平越高。技术创新竞争形成的社会福利水平最优市场价格应当是能够充分补偿技术创新的社会成本且对技术创新企业有足够利润回报的最低市场价格。
第一,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有充分的回报,这不仅足以补偿技术创新成功企业的创新投资,而且能够补偿市场中技术创新失败企业的创新投资。
充分的回报意味着技术创新的投资在一定期限内能够收回投资和获得适当的回报,而且考虑到技术创新投资的风险,投资回报还应该能够补偿技术创新失败时可能带来的损失。
设技术创新可以获得回报的年限为n年,技术创新投资如同其他的投资一样应该获得的最低年利率为r,技术创新成功的概率为a。考虑到技术投资在投资回报年限终止时,技术投资没有最终可以折现的资产,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投资必须达到的最低年收益率R要满足:
![]()
解之有:R=r+1/(a×n)。
显然,R与r存在正相关关系;R与a和n存在负相关关系,即a与n越大,则R越小。
第二,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大化时技术创新企业的年收益率等于最低年收益率R。
由于技术创新给消费者带来的社会福利与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价格负相关,因此,技术创新所导致的企业产品价格越低越能够增进社会福利水平。当我们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来表消费者福利水平时,上述结论是毋容置疑的,也就不需要进一步论证结论。
如果不考虑产品的技术质量差异,企业的技术创新仅仅表现为生产成本及产品价格的下降,那么将容易找到评价市场技术进步状况的一个最优标准:技术创新企业的年收益率为最低年收益率R。因为,在这个最优标准下产品的价格水平最低,社会福利水平达到最优。
企业进行产品创新时将改变消费者支付意愿,并且使得技术创新企业之间的产品存在质量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以价格绝对水平最低来确定社会福利水平能够达到最高。产品创新通过改进产品的质量提高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可以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显然,当产品创新的企业其年收益率等于最低年收益率R时,社会福利状况不能够通过降低价格得到增进,这时社会福利状况已经达到最优。因此,产品创新的情况下,社会福利状况最优标准也是技术创新企业的年收益率等于最低年收益率R。
(3)当技术创新的效率既定时,市场技术创新的投资强度越大,则技术创新程度越大,市场技术创新的投资强度是评价市场技术创新状况的适当指标。
如果企业创新投资规模和市场价格能够达到最优标准,当技术创新效率既定时,市场中企业创新投资强度越大,则技术进步的程度越高,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程度也就越大。
将上述三个反映市场技术创新状况的指标联系在一起时,发现三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要求利润率尽可能高,但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则要求利润率保持着适当水平,竞争状况对利润的限制则又约束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规模,可能降低市场技术创新的投资规模。
一般来说,企业技术创新最优投资标准的实现可以通过控制投资规模来达到。技术创新最优市场价格的形成与众多因素相关,最敏感因素是参与技术创新竞争的企业数量,应当存在一个使技术创新市场能够形成最优市场价格的最优企业数量。怎样使企业的投资强度达到最大化,则与政府政策有密切的关系。创新政策可以改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改变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收益、改变技术创新的市场竞争状况等,显然政府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强度。关于市场怎样才能够达到技术创新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政府在其中有何作为,也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