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政府战略与规划的对策

二、涉及政府战略与规划的对策

1.制定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

技术创新深受路径依赖的影响,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决定了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因此,有效可行的技术创新战略可以大大提高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制定可行的技术创新战略十分必要。

技术创新战略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技术上的可行性。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又受制于已经发现了的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的技术研究水平。因此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一定是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现有的技本研究水平来加以制定的。

技术创新战略的有效性还取决于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创新的目的在于驱动经济发展,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能力取决于技术进步的速度、技术进步带来的需求和供给的增长速度。

基于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可行性,我们在选择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上,应该遵循以下准则:

第一,有足够的规模性。技术创新和进步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的特性,技术创新所涉及的经济规模越大,其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越大。规模性准则的执行似乎相对简单,只要依据现实中的产业规模就能够确定。但是潜在的产业规模需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第二,有明显的技术创新和进步速度。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来改进产品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成本,进而刺激供给和需求来促进经济发展,其效率明显与技术创新和进步速度有密切的关系。能够显著改进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的技术进步更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微电子时代的摩尔定律就是这一产业通过技术创新进步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最典型的案例。对这一准则的运用似乎研发工程师更具有发言权。

第三,有足够的可持续性。技术本身深受科学原理的制约,这决定了技术创新和发展的极限。显然,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技术更加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掌握了技术背后科学原理的科学家或工程师应该对此有相对深入的认识。

由于技术创新战略,既涉及科学技术本身也涉及经济,有效的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应该是在以上三个准则的基础上,综合了科学家、技术工程师、企业家、经济学家等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果。

2.制定可行的、具有效率的技术创新规划

如果说技术创新战略在于确定技术创新的目标,那么技术创新规划的主要作用在于确定技术创新的路径、时机和方式。可行的、有效率的技术创新规划,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效率和技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一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规划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制约因素:

第一,技术创新资源的准备状况,包括人才和资金的准备状况。

技术创新的可行性和效率严重依赖于技术创新的人才,如果相关专业的人才匮乏,技术创新的可行路径首先是培养人才。技术创新也是高风险的投资,有的技术创新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因此,有效的技术创新规划需要依据国家技术创新资金的能力来选择适当的项目和时机加以实施。技术创新资金能力较小的时候优先选择所需要的投资资金较少、短期内能够见效的技术创新项目。技术创新投资能力较大的时候则可以选择投资资金规模较大、投资期限相对较长的技术创新项目。

第二,应该依据技术创新项目驱动经济发展效率的高低来选择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顺序和时机。

政府的技术创新规划应该优先选择研发效率较高、驱动经济发展效率较高的项目,可以通过对技术创新项目按照其经济发展效率的高低进行排序,做出时间上、资金上的整体规划,以提高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

某些基础性的技术创新研发项目对其他技术创新项目的效率和实施有很大影响,应该优先实施。

第三,优化国家技术创新规划的实施方式。

可行的、有效率的国家技术创新规划还需要有效的实施方式和手段。承担技术创新研发项目的机构不仅有国家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而且还包括众多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充分调动国有研发机构研究者的积极性、激发其提高研发效率的热情、鼓励研发者将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经济发展的过程,这是技术创新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对于企业研发机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企业研发的积极性,通过激励企业的研发投资来提高研发效率和驱动经济发展的效率,使得政府的研发投资效果能够起到倍增的作用。这是国内技术创新规划在企业实施时应该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