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2】闻木樨花香否

【案例12】闻木樨花香否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北宋的诗人,词人,书法家。他曾拜于晦堂大师门下,以求能够参禅,修身养性。

据传,黄庭坚是个性情急躁之人,而禅宗晦堂大师又是一个讲求“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之人,所以师徒二人在参禅悟道之教学上难免发生冲突。

黄庭坚在跟随了晦堂大师多年后的一日,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学到,只是整天和晦堂大师看看山水,下下棋,他心里不免有些急切,于是就问晦堂大师:“有没有更快、更直接的方法让我参禅呢?”

晦堂大师听到自己的弟子这样对自己说话,心生不悦:“你读过《论语》吗?”

晦堂大师没有回答黄庭坚的提问,而是反问他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甚至有点讥笑讽刺的意思,因为在那个时候的孩子都必须研习苦读《论语》的,对于小有成绩的黄庭坚来说,自然读过。

黄庭坚有些莫名,回答道:“当然读过。”

晦堂大师听到黄庭坚肯定的回答后说道:“既然你读过《论语》,可知‘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大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徒弟啊,你以为师父对你有所保留吗?我没有对你隐瞒什么啊!”

黄庭坚还是没有明白晦堂大师的意思,甚至有些更糊涂了。

一日,晦堂大师看到黄庭坚无所事事地在院子里踱步,他走到了黄庭坚的身边,摆了一下长袖,轻声地哼了一声,径自地向山间走去。黄庭坚觉得莫名其妙,但也只能跟着师父走向山谷。

山谷里,正是金秋时节,满山遍野的木樨花开得正紧。

晦堂大师忽然停下脚步,转头对着紧跟在后面的黄庭坚说:“闻木樨香否?”

黄庭坚嗅了嗅周围的木樨花香,答道:“闻。”

晦堂大师面带微笑,又是轻轻地摆了摆衣袖,说道:“二三子,吾无隐乎尔。”

相传,自此,黄庭坚参悟了禅机,找到了心性的本源,后来在诗词以及书法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案例来源:搜狐/兹心故事 /闻木樨香否

http://www.sohu.com/a/144390581_409218

问题思考:

黄庭坚参悟了什么禅机?

案例评析:

木樨香否,怎可询问?得自己去闻去感受,在呼吸吐纳之间暗暗体会,在浮尘混动的空气中细细分辨。可是在这个忙碌浮躁,急功近利的大环境下,大家似乎都快忘记了怎么“闻”了。其实,木樨的香味就在那里,大街上,楼道前,浮动在窗口,萦绕在你走过的路上,就看你愿不愿意去闻。

生活是一场学习。最根本的学习就是人格的进修”。修养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淡淡的木樨花的香味,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也许都有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就看你是不是一个有头脑的人。

教学建议:

此案例可在绪论教学总结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