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5】如何看待小官“巨贪”现象

【案例25】如何看待小官“巨贪”现象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国家部委项目处长赵德汉被举报受贿,当最高检侦查人员在其豪宅搜出一面墙的钱后,该处长瞬间心理防线崩溃以至痛哭流涕。4年多时间贪污2个多亿,用这位贪官处长的话说“一直坐立不安,但又收不住手”,而这一切都开始于收到的第一张50万的银行卡,在激烈思想斗争了一个月后他还是取出了50万元,对金钱的贪欲之门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住了。实际上,赵德汉在现实中的原型就是发改委煤炭司副司长、被称为“亿元司长”的魏鹏远,检察机关曾从魏鹏远家中搜查发现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检察机关一次起获赃款现金数额最大的案件。有媒体报道,5台点钞机连续14小时清点,1台被烧坏。有人计算,魏鹏远在近6年时间里,平均每天捞近10万元。

案例来源:闽南网/人民的名义贪官原型 赵德汉原型:魏鹏远

http://www.mnw.cn/news/shehui/1662335.html

问题思考:

如何看待小官“巨贪”现象?

案例评析:

本案例反映了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一些党员干部放松党性修养和锻炼,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不甘清贫,崇尚拜金,最终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

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高目标的观念。在人类历史上,视钱如“神”的观念早已有之,但拜金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拜金主义将金钱神秘化、神圣化,视金钱为圣物,把追逐和获取金钱作为人生的目的和生活的全部意义,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用拜金主义指导生活实践,并由此确立人生目的,其危害显而易见。在人的发展上,人沦为金钱的奴隶;在社会发展上,物欲横流,人情冷漠;在经济领域中,诚信丧失,秩序混乱;在政治领域中,权钱交易,贪赃枉法;在文化领域中,精神匮乏,信仰缺失。

我国民族英雄岳飞曾说过:只要武士不怕死,文官不贪钱,国家就有希望。国家部委项目处长可谓权高位重,可他却用不光彩的贪婪给自己的光环涂了黑,沦为金钱的俘虏,用钱财为自己铸就了挣脱不掉的枷锁。随着个人的成长、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权力,才能对一些重大问题保持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态度,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错误理论和思潮,才能让正念占据心灵高地。

教学建议:

此案例可在第一章第三节“反对错误的人生观”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