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4】马云的7个颠覆性微创新
美国东部时间2014年9月19日上午9时30分,阿里巴巴集团将上市的钟敲响了,这标志着这家互联网公司正式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挂牌交易,这个美国史上最大规模的IPO将给中国制造最起码30名亿万富翁。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安德鲁·布朗(Andrew Browne)有句点评:阿里巴巴将西方已有的商业模式本地化后建立了庞大的电商帝国,推翻了人们对于“中国不能创新”的迷思。这不同于发明。中国许多最具创新性的公司都不是来自灵感的闪现,而是在一系列渐进式的变化中发展起来。
这种渐进式创新,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颠覆性微创新。简单盘点下,马云创业15年有7次大的颠覆性微创新:
1.1999年刚创业时:先做海外,再做国内
马云说:“阿里巴巴从1999年开始走的战略是避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我们当时用的一句话叫作‘避开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马云回顾其早期的创业策略,实际上就是“远攻近交”模式,或者说是“墙外开花墙内香”模式。先打开国际市场,再利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拉动国内市场。但是,马云这种打破常规的做法背后,也有深刻的考虑,那就是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做出口,拉更多的海外买家。
2.阿里巴巴免费
马云是把免费战略用到极致的商人,淘宝与eBay易趣竞争的最重要策略就是免费。当时其他C2C网站的收费方式主要是三方面:第一,交易服务费,成交以后收取2%左右的服务费,不成交不收费。第二,登录费,在线上传的商品都涉及1~8元不等的登录费。第三,推荐位费(橱窗展示位)。而淘宝是全部免费,这对于在互联网上做买卖的生意人来说,吸引力巨大。
3.淘宝跟eBay血战:农村包围城市
2003年7月马云推出个人电子商务网站——淘宝网,这一年,eBay易趣甚至采取了广告封杀策略,几大门户网站2004年都与易趣网签了独家的排他性协议。马云和淘宝网的高层想出了被他们称为“反围剿”“农村包围城市”的推广策略,利用户外的路牌广告、平面、电台、电视、地铁、公交等进行推广,特别是采取了个人网站联盟来进行推广,效果巨大。2004年过后,大网站纷纷开始接受淘宝网的广告投放,淘宝网甚至争取到了与MSN的独家合作,而在之前,MSN都是选择与eBay合作的。历经一年,易趣对淘宝网的封杀彻底失败。
4.支付宝模式
2004年,马云创建支付宝模式。当时,这一模式谈不上创新,甚至被批评很愚蠢。实际上这就是“中介担保”:你买一个包,我不相信你,钱不敢汇过去,就把钱放在支付宝里面。收到包后,满意了就告诉中介把钱汇过去,不满意就通知中介把钱退回来。但是,它真刀实枪地解决问题。
5.网商大会
2004年6月12日召开的首届网商大会,也是马云竞争战略的一个转折点,即如何打造与大公司的竞争模式,马云的策略是,开展基于生态链的竞争。“网商”这个新发明的词,就是马云对于生态链竞争通盘考虑的一个产物。
6.阿里旺旺
国民招呼“亲”,就来源于卖家和买家的即时聊天软件旺旺。阿里旺旺是将原先的淘宝旺旺与阿里巴巴贸易通整合在一起的一个新品牌。它是淘宝和阿里巴巴为商人量身定做的免费网上商务沟通软件,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找到客户,发布、管理商业信息,及时把握商机,随时洽谈做生意,简捷方便。
7.天猫
2006年,淘宝推出了“淘宝商城”,即后来的天猫,发力B2C市场。“天猫”原名淘宝商城,是一个综合性购物网站。2012年1月11日上午,淘宝商城正式宣布更名为“天猫商城”。2012年3月29日天猫商城发布全新LOGO形象。
案例来源:新浪/马云的7个颠覆性微创新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4-09-19/pid_8461506.htm
问题思考:
通过上述案例,谈谈如何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案例评析:
马云的7个颠覆性微创新说明了要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就要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在实践中有直面困难的勇气,有突破难关的精神,锐意进取,奋力前行。其次,马云在短短15年进行了7次微创新,也说明了改革创新要基于一定的使命感,即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马云曾说:“我不相信有一流的人才,我只相信有一流的努力。”正是居于这样的创新理念,马云的阿里巴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教学建议:
此案例可在第三章第三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