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4】聪明掩盖不了道德缺陷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女孩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她发现当地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她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她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凭着自己的聪明劲,她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她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她便经常逃票上车。她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她充满信心,她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她愤怒。她认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但对方这样回答她: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她气愤地问:“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对方回答:“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她听后解释:“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对方回答:“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 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她狡辩道:“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对方回答:“不不,女士。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她继续辩解道:“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以后改还不行吗?”对方认真地答道:“不不,女士。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她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然而,真正让她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案例来源:蓝月亮的博客/聪明掩盖不了道德的缺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6847e0102wd19.html
问题思考:
怎么看待该名女生的遭遇?
案例评析:
这个女孩子从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因为穷所以自己的行为是可以原谅的,但中国也有句古语为:人穷志不穷!人不能因为穷就没有了道德底线,就能够做违背良心违反国家法律的事情,比如:有的地方的某些人因为穷就去割电线卖钱,最后自己也被电死还造成国家重大损失。如果一个人只认钱了,那么他就什么缺德的事情都能做出来。
诚实的人总是忠于自己的良知,即使是在有急需时,也都能够不为贪一时之财而放弃自己的尊严。一个诚实的人做事不会违法乱纪、投机取巧,因此较能获得他人的信赖和支持。所以说诚实就是自己最大的无形财富。个人修养就是个体在心灵深处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在第五章第三节“个人品德及其作用”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