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07年。《热爱生命》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最后克服困难,得以生存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返回的途中在越过一条小河时扭伤了脚腕,他的伙伴——比尔无情地抛弃了他,他独自在荒原上寻找着出路。脚伤让他每前进一步都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难以忍受的饥饿。出于无奈,他将淘来的金沙平均分成两份,将其中的一份小心翼翼地藏好,带着另外的一份继续艰难地前行。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在途中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松鸡,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忍着剧烈地脚痛拼命地去追赶那只松鸡,结果迷路了。此时的他消耗掉了相当多的体力,因而他选择把剩下的金沙又分成了两份,然而这一次他把其中的一份儿直接倒在了地上。没过多久,他就把所有的金沙全都扔掉了。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只生病的狼。他发现这只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身躯,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案例来源:百度百科/热爱生命
https://baike.baidu.com/item/热爱生命/95?fr=aladdin
问题思考:
如何看待人生目的?
案例评析:
这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奏响了一曲顽强的生命赞歌,可谓撼人心魄。它告诉我们,人活着要有目的性,只要心中生存的信念还在,就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再窘困的处境也能绝处逢生。人的生命过程就是围绕着人生目的不断实践的过程,不同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人为什么要活着?”首先体现了“人活着的偶然性”。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实际上是人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亦有其偶然性。生命由低级向高级变化发展,人要活着是一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违背这个规律就不能不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这就告诉我们,人活着唯一能确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必然的东西可以依靠。
“人为什么要活着?”还体现了“人活着的目的性”。台湾女作家罗兰说:“一个人活着而没有目的,他就会觉得彷徨、苦闷和不安,而唯有当一个人确实了解他自己所要过的是什么生活,和他所要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之后,他才会觉得他的生命充实和有意义。”(百度文库/罗兰小语 https://wenku.baidu.com/view/7c813d898762caaedd33d41c.html)
教学建议:
本案例可在第一章第一节“人生目的”教学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