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7】“追求生命宽度”的党员许帅
37岁的河南安阳市救助站站长许帅,为救助流浪乞讨者鞠躬尽瘁。患重病后,他以坚强、乐观的心态边化疗边工作,他的信念和毅力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激发起他时不我待的工作热情。面对病魔,他毅然放弃北京优越的医疗条件,坚持回安阳,边化疗边工作。“为了让他留在北京,我整整劝了一上午,我们爷儿俩为此吵得很凶。最后帅帅说,‘爸爸,我知道你爱我,但是我看着救助站一步一步成长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我也很爱它,我放不下’。”父亲许宏刚哽咽地说。
回到安阳,许帅只能通过化疗抑制病情。化疗的副作用会使头发脱落,于是他就在化疗前去理发店理成了光头,还在微信朋友圈晒出自己的光头自拍照,写着“第一天光头上班,心情好,蒸蒸日上”,还加了一个笑脸。“剃了光头,身上挂着导流袋,有时连坐也坐不下,只能站着。”回忆起一年多来带病坚持工作的许帅,同事杨瑞红眼眶马上就红了,“由于腹腔大量积液,最严重时,每天要排出10余斤液体,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2015年7月,许帅病情出现反复,手脚崩裂、溃烂。即便如此,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发生后,得知许多在天津港的务工人员需要返乡或临时安置,他主动与天津方面联系,安排对接工作。
“许帅是一个不听话的病人,在他住院期间,经常一治疗完就不见人影,我后来才知道,他是去上班了。”安阳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王俊生说,“但也正是他的这股乐观和坚强,让他打破了身体的极限。本来只有3到6个月的寿命,他最终延续到了一年零十个月,可以称得上奇迹了。”
罹患重病后,身边的人都劝他放弃工作。许帅却说:“死亡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是我能救助别人的最后一站了。”2015年7月,病情反复后,许帅向有关机构申请了遗体和器官捐献,将自己的所有奉献给了社会。2016年6月28日晚,许帅从昏迷中醒来,挂在他嘴边的只有两个心愿:一是要为智障人员安置区安装一个避雨阳光棚,让他们下雨天也能有个活动场所;二是“如果有什么不幸,请把我的骨灰埋在救助站的大树下,我要和救助站在一起,看着他长大”。
许帅患病住院后,一些不断来探望的安阳市民还揭开了这名基层民政干部的另一面。由于“反扒”的特殊性,安阳市“反扒联盟”成员身份被严格保密,直到许帅住院,“反扒联盟”的管理员老贾来看他,大家才知道他的这一身份。
许帅的心脏在2016年9月1日凌晨停止了跳动。当天上午,他的眼角膜成功捐献,9月2日移植给了一名17岁男孩。9月5日,另一个眼角膜移植给了一名39岁的女性。他的遗体由郑州红十字会委托的郑州大学附属医院接收,之后会用于医学研究、日常教学和临床等。
案例来源:中国文明网/“追求生命宽度”的党员许帅
http://www.wenming.cn/xj_pd/xjdx/201610/t20161025_3839957.shtml
问题思考:
每个人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创建友善的生活?
案例评析:
许帅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创新,面对疾病保持坚强的毅力、乐观的心态边治疗边工作。逝世后,他将遗体和眼角膜捐献,为两名眼疾患者送去光明,为医学研究贡献最后一份力。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社会,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
许帅能够把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在岗位上,源于他内心的大爱、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事业极强烈的责任心。我们应该学习他爱岗敬业、敢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态度,学习他一心为民、以奉献为乐的情怀。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友善的社会,需要每个人在每件事用行动表达对这个世界和他人的友善。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第四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相关知识点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