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信仰的力量

【案例5】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誓言。他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在考虑对职业的选择时,不应局限在狭隘的利己主义的圈子里,而要寻求最大限度地造福于整个社会的道路和手段”,“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至7页。

孙中山说: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青年周恩来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赴日抒怀写道: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突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毛泽东少年立志。1910年(17岁),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泽东却立志走出韶山冲继续求学。经过自己的力争和亲友、老师们的一致劝说,父亲才答应他的要求。在离家赴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前夕,毛泽东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就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信仰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以李大钊、陈独秀、邓中夏、毛泽东、刘仁静、李达、李汉俊、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邓恩铭、包惠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强力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在中国大地迎风飘扬,引领中国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一往无前地求解放、谋幸福,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进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华民族正在以和平、发展、合作的形象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案例来源:求是网/信仰的力量——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http://www.qstheory.cn/wp/2016-06/24/c_1119100077.htm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谈谈对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的理解。

案例评析:

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信仰关乎神圣,关乎敬畏,关乎遵奉,关乎践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正是无数共产党员孜孜不倦追求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

英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在《信仰的力量》中说:“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因为那里有我们未来曾踏足的原始,鬼斧神工的辉煌,碧海青天的梦想。我们为自己的信仰奋斗终生。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党的十八大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接力奋斗,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顽强拼搏,勇往直前,靠的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可见,保持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我们克服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

教学建议:

此案例可在第二章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教学中使用。